Monday 31 December 2012

日出與日落之後 ...

因為《Before Sunrise》,《Before Sunset》的成功,電影原班人馬決定再接再厲,拍攝第三集。
聽說電影在希臘實地拍攝,命名為《Before Midnight》,將於 2013 公映,與第二齣《Before Sunset》相隔,又是九年。

《Before Sunset》臨完場前,Jesse 在 Celine 的公寓,看著她用吉他自彈自唱,一首她自己作的,有關他們的歌,勾起他多年來藏在心中對她的思念。



他一邊看著她,咀角帶笑,良久。她提醒他,"Baby, you're going to miss your flight.."  是的,他知道,是時候要走了,不然,他會趕不上飛機。

究竟,那一天,他有沒有趕上班機返回紐約,還是留了下來?答案很快便會在第三集中揭曉。

不過,趁第三集電影未公映之前,或者可以讓我在這裡嘗試先作一個預測。
假如由我來寫,故事的結局,會是這樣:

Jesse 沒上回紐約的班機,留了下來,和Celine 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日子。
只是,一如世間無數的愛情故事,都說相愛容易,相處卻很難。短暫的甜蜜過後,他們始發覺,其實,他們並不真正認識對方。
之前,他們真正相處的時間不過兩天,看到的,都是對方最好的一面,真正的考驗,來自共同生活。
他開始記掛留在紐約的妻兒,還有他的事業,他的出版商催促他歸去。
而她,長久 習慣了單身的自由,也不願意再為任何人改變自己。
就是這樣,二人到頭來,還是分手告終。

九年後,他們各自帶著家人兒女到希臘度假,不想又再次在街頭重逢。
他多添了一個女兒,名為 Celina。他不再寫作,改為做生意,是成功的出版商。
她,依然獨身。因為曾經滄海,不再相信愛情,不想再浪費時間,更不欲觸碰心中一層一層癒合的繭,寧願孤單一人。
他 們相約一起晚飯聚舊,飯後在雅典市內漫步,說起當年種種,往事如煙,不勝唏噓。
午夜之前,他們再次道別,他們說了再見,雖然心裡,誰也不知道他們還會否再見,或者是否又要等到九年之後,不知道在世界那一個角落,他們才會再次相逢。到時,他們應該過五十歲了,還會否認得出對方?

這個結局,女主角Julie Delpy 其實在兩年前她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 《2 Days in Paris》中早已宣告了,電影尾端一段女主角獨白,道盡了愛情的荒涼:

Final Scene in "2 Days in Paris"

I realise something so basic -- I don't know you..
It is not easy being in a relationship, much less to truly know someone in a relationship and accept them as they are with all their flaws and baggage ..
After two years of being together, I barely knew him, nor did I  know him at all.
And to truly love each other, we have to know the truth about each other... even if it is not that easy to take

我這才發覺這麼基本的真相,我不認識你。
和一個人在一起已不容易,真正認識和你在一起的那人,接受他的一切,包括他的缺點,及所背負的一切,更加困難。
和他一起兩年,這才發覺,我根本不真正的認識他。
真正愛一個人,你需要要知道真實的他是怎樣的,雖然真相,往往並不容易接受。

The toughest thing for me is to decide to stay with someone for good..to say to myself that this is it, this is the man I am going to spend the rest of my life with.
To decide that I will make the effort to stay and work things out, and not run off the minute there is a problem is very difficult for me..
 對於我來說,最難的,是下定決心,和一個人永遠在一起,告訴自己這就是我要和他終生斯守的人。
要我下定決心,當我倆有問題發生的時候,我會盡一切努力解決,挽救,而不是逃避,一走了之,是很困難的事。

It always fascinates me to see how people go from loving you madly to nothing at all.. nothing, it hurts so much..
When I feel someone is going to leave me , I have the tendency to break up first so as not to bear the rest
令我最感迷惑的,是曾經愛你愛得瘋狂的人,轉眼間可以對你說甚麼感覺都沒有了。
所以當我感覺到他要離開我的時候,我會先開口和他分手,就是避免承受更難忍受的痛。

Here it is, one more, one less, another waste of love story,
Yes we may bump into each other, we'll meet our new boyfriend, girl friend and act as if we haven't been together..
Then slowly we'll think of each other less and less, until we forget about each other completely, always...
Always the same for me, break up, break down, drink up, fool around..
meet one guy to forget the other, then after a few months of total emptiness, start again to look for true love, desperately look everywhere, and after 2 years of loneliness, meet a new love, and swear this is the one..until that one is gone as well...
There is a moment in life when you cannot recover anymore from another breakup ..

就是這樣,多一個,少一個,又是一白費心機的愛情故事。
我們可能還會碰見,各自交上男朋友,女朋友。好像,我們從來沒一起過。
然後,我們想念對方愈來愈少,直到有一天,我們會把對方完全忘記了。
總是這樣。
對於我來說,總是這樣,分手,崩潰,借酒消愁,到處留情,用一個他去忘記那個他,然後,在幾個月的空虛之後,又開始嘗試尋找真愛,絕望地尋找,捱過兩年一個人的寂寞之後,終於遇到新的愛情,你對自己發誓,說這次是真的了,直到,這個人又消失了。
然後,有一天,在生命某一刻,你會發覺,你再不能夠從又一次又一次的失戀中重新站起來。


這,就是我猜想電影故事的結局。
名字方面,為了貼合主題,這齣續集,其實應該叫作《日出, 日落》("Sunrise, Sunset")。
不錯,日出日落,月圓月缺,花開花落,緣起緣滅 ...
世事就是這樣,循環不息:  得到,失去,再得到,再失去。
生命,就是這樣,在得與失,喜與悲,笑與淚,離與合之間,悄悄的流逝。
愛情,看透了,亦不外如是。

明天,太陽依舊會再次升起。(The sun also rises..)
明天,又是另外一天。(Tomorrow is another day...)

PS:

今天,不經不覺已是 2012 的最後一天,明天,又是新的一年的開始。
無論過去的一年對你來說是好或者不好,幸或者不幸,都已成為過去,無論多麼不捨,又或者多麼痛悲,都不能改變甚麼,唯有放眼將來。
新的一年會是好,是壞,是幸還是不幸,都掌握在你手裡,都看你自己。
希望大家都好好努力,為自己創造一個快樂,豐收的 2013年!

Happy New Year !



Comments:

  
 Yen 
2013年1月5日上午2:52
  • Julie Delpy 在 Two Days in Paris 那段獨白,道盡現代都會女性在情路上跌拓,尋尋覓覓的辛酸,雖然很灰,卻真實。想起最近看的香港寸嘴女作家王迪斯作品,她的金句,例如: 「無論電車男還是波子男,天下烏鴉一樣黑。」,「對於男人,任何期望都是一種天真。」都教我叫絕。不知你有沒有看過?
kc 
2013年1月5日下午1:19
  • 王迪斯,我是久仰大名,卻從沒讀過她的文章。看了你 quote 的她的金句,覺得頗有意思,有空定會找她的作品來看看。


 CH 
2013年1月1日上午3:27
  • 十分期待第三集(最終回?) 《Before Midnight》,很有興趣知道結局是否真的如 kc 你所預言。太陽底下無新事,每段關係,無論多不捨,都會有終結時。不過,正如 Scarlet O' Hara 所言,明天,又是另外一天。Happy New Year!
kc
2013年1月13日上午12:53
  • 重 看這兩齣電影,不禁令我再次嗟歎,所謂緣份,就是 timing,時間不對,即使遇著適當的人,也只能錯過。他們兩人,明明相遇了,深深被對方吸引,可惜timing不對,每次相遇,相聚的時間都不夠一 天,總是來去匆匆,然後又要相隔九年,才可再見。試問,人生有幾多個九年?他們,到底還要蹉跎幾多歲月,才能修成正果?

"Before Sunrise", "Before Sunset"....

因為《巴黎戀愛寫真》,最近禁不住重看了《Before Sunrise》和《Before Sunset》依然百感交雜。
想起我是先看《Before Sunset》的,並不是在電影院,而是電視上的電影台。大概是2005年吧,看了很喜歡,隨即找了《Before Sunrise》來看。
《Before Sunrise》拍攝於1995年,與《Before Sunset》相隔九年,而我由第一次看這兩齣電影到現在,又是七年。晃眼之間,十六年,一生之中最珍貴的流金歲月,就在這兩齣電影之間,不經不覺過去 了。

《Before Sunrise》和《Before Sunset》分別在維也納及巴黎取景,拍攝得很美,很動人,編,導,演皆出色,曾被英國衛報選為世紀二十齣最偉大愛情電影第三位,是浪漫愛情電影經典。 兩齣電影之中,我是比較喜歡《Before Sunset》的。可能是因為我是先看這下集,先入為主吧。但更重要的是,我看這電影之時一如電影中的 Jesse 和 Celine,已不再年輕,心境與這電影中的她更為接近,所以更有共鳴。

不 過《Before Sunrise》的確勾起了不少自己年輕時在歐洲流浪的回憶。


想起那一年,我從意大利北部的小城 Triesta 獨自乘坐火車經奧地利 前往捷克布拉格,途中經過維也納,逗留了一天。在那兒也認識了一個奧地利男子,帶我在市中心遊覽了一個早上,還請我喝聞名的維也納咖啡,不過後來他問我, 要不要上他的家坐坐之時,我聞其歌而知雅意,很禮貌地拒絕了,他也不以為然,還很有風度的給我介紹維也納的其他景點,後來我一個人,也跟著他的指引,乘纜 車到了山頂,鳥瞰整個維也納的景色,又乘公車去了看聞名已久的多瑙河,去到,才發覺多瑙河原來並不是藍色的,很是失望,甚至有被騙的感覺。還記得那天是星期天, 很多一家大小在河畔野餐,遊玩,晒太陽,我獨自一人,在四周人群歡笑聲中更感寂寥,突然覺得意興欄柵,再沒興致逗留。於是在日落之前,我回到火車站,跳上 另一班列車,繼續我的旅程
...  

這便是我對維也納的僅有回憶。看過 《Before Sunrise》之後,倒有興趣再重遊這個奧地利音樂之都,不過,希望到時不會又是孤單一人。







 說回這兩齣電影。

《Before Sunrise》中的Jesse和Celine,在前往巴黎的火車中相遇,一見如故,後來Jesse說服Celine和他在維也納下車,相伴在維也納度過了一天

他們年輕,沒錢,住不起酒店,可是,
他們是那麼快樂他們對生活充滿熱情,對未來充滿期盼...  他們走過大 街小巷,他們談政治,談理想,談藝術,談人生,談音樂,談文學,有說不完的話題晚上,他們在草地上喝著酒吧主人送給他們的一瓶紅酒,醉了,席地相相擁抱著對方睡去,然後,在日出之前,他們在火車站惜別,約定半年後在同 一地點再會。

兩人分別離開維也納,他趕往機場乘搭班機飛返紐約,她則獨自坐火車繼續回巴黎的旅程。
這時, 銀幕上呈現一幕一幕靜止的畫面,導演再帶觀眾一一重訪二人在維也納的足跡: 停泊在河邊遊覽船,船上的咖啡店,他們走過的大街小巷,遊樂場上的摩天輪,街角的噴泉,墳場裡綠草如茵的草地上違留下來的酒瓶,一個老婦在草地上緩緩走 過。配上巴哈中提琴幽怨的"Sonata for Viola da Gamba Number 1 in G"樂章,很有曲終人散,人去樓空的寂寥感覺。








 


電影就此完結。他們最後到底有否如期,半年後在維也納重逢,再續前緣?留待觀眾各自猜測。想不到,這個答案,要等到九年後,電影的續集《Before Sunset》,才揭曉。


九年之後,他們在巴黎重遇,二人外表,情懷,都不比當年。特別是她,飾演 Celine 的Julie Delpy 生於 1969年,拍攝《Before Sunrise》時才廿四歲,鮑蒂昔尼模樣金黃色微曲的長髮,緊致光滑的皮膚,明亮,慧黠的眼神,修長苗條的身段,可愛的笑容,真的是花樣年華。九年後, 她也不過是三十三歲,消瘦了的她,卻已臉容憔悴,感情,生活的不如意,使她變成一個苦澀,憤怒中年,女性果然比男性更經不起歲月的磋跎!   難怪當他們重遇,她笑穿著問他,"Do I look any different?"  (問這問題,她當然是希望他回答她,「沒有,你一點也沒有變,和從前一樣。」,雖然明知道事實並非如此。女性,總喜歡自欺欺人!)
他望了她一會,很聰明,避重就輕,很幽默的回答,"I have to see you naked."

相對於她,他可算比較幸運,這些年來,他生活得不錯,是成了名的作家,並已婚,有一子,但他心裡,仍然記掛著她。
他把他們的故事寫成書,又安排了親身到巴黎開新書發佈會,下意識是希望可以在巴黎重遇她。

結果,如他所願,他們真的在巴黎遇上了。
很諷刺地,和第一次遇見她的時候一樣,他們只有不到一天的時間,在日落之前,他便要趕往機場,乘坐飛機返回紐約。

一如從前,他們見面,總有說不盡的話題。他們談過去,談愛情,談人生。
她 問他那年究竟有沒有前往維也納?他支唔以對,反問她同一問題。她說沒有,他跟著也答沒有。她鬆了口氣,解釋她她原本也打算赴約,可是由於祖母病逝,她要奔 喪,所以未能成行。聽她這樣說,他才也坦白承認,那一年,原來他有應約,再到維也納,可是見不著她。他的命運從此逆轉。
他不斷思量,嗟嘆,What if? 假如他們當年在維也納如期再會,他們的人生,便會很不一樣。

而她,當然也沒忘記他。對於她來說,每一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失去了,都無可代替。
這 些年,她當然有過其他男友,可是,他們都不是他。
感情上的不如意,令她對愛情失去幻想,對人,對事,不敢再懷有過多希望,生活是一堆挫折,生命充滿妥協, 開始享受獨自一個人,麻木地生活,直到她看了他的書,勾起了她心底深處的記憶

她想起,那一年,當她還是年輕的時候,她曾
相信過愛情,也曾浪漫過,只是, 那一天和他的共處,似乎已耗盡了她一生的浪漫,自此之後,她的內心似已掏空,在餘下的日子,她再沒能對其他人付出同樣的感情。


聽罷,他很懊惱,問為何他們當年沒想到交換電話地址,以至完成失去聯絡。
她回答,那是因為他們太年輕和愚蠢 (coz we were young and stupid)。他們還以為,即使錯過了對方,以後還有很多機會,遇到其他一樣可以和他們溝通的人。直至他們之後在情路上尋尋覓覓,卻一直沒有遇到更好的

他結婚、生子,繼續生活,心 底裡卻依然念念不忘年輕時在那一天遇見的她,和那一天和她一起度過的那美麗的時光

電影中有一幕我特別有深刻印象:
在 新書發佈會上,有讀者問他,下一本書會寫些甚麼?

他想了一會,緩緩答道:他想寫有關一個原本很有夢想的人的故事。
這人年輕時,好想做一個冒險家,到處遊 歷,後來,他結了婚,有體貼的妻子,可愛的女兒,一份很好的職業,好像甚麼都擁有,他卻依然終日鬱鬱寡歡。一天,他看著他五歲的女兒,穿著一條夏天裙子, 開心的躍上檯面,隨著流行音樂拍子跳起舞來,他忽然好像回到十六歲那天,他和他的女朋友在外玩了一整天後送她回家,她捨不得離開,頑皮地躍上車頂,隨著音 樂起舞,當時汽車中的無線電播的,正是同一首歌,她臉上的表情,和他女兒的一模一樣 ...


他說的,很明顯其實是他自己的心聲。
他,就像他書中模擬的主角,事業有成,有一個美滿的家庭,然而,他不快樂。

他一直記掛著的,是多年前,他年輕的時候在歐洲一列火車上遇到的法國女孩。

第一次看這場戲,已深深被感動,想起《紅樓夢》說的:「歎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使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就是這個意思吧,不禁惻然。
他掛念的,其實並不是她,而是逝去的青春歲月,及年輕時對浪漫愛情及理想的執著。

如果《Before Sunrise》是代表了我們短暫如朝露,夢幻一般的浪漫青春歲月,《Before Sunset》說的就是現實,成長,及成長之中,每個人在感情及生活上少不免經歷的種種失敗,挫折。

聽著她對他訴說她多來感情路上的不如意,如何由一個對生命充滿熱誠,對愛情充滿憧憬的小女孩,到慢慢忘記所有理想,變得現實,妥協,不再相信愛情,寧可孤獨一人,因為一個人寂寞,總比坐在情人身旁卻仍感到寂寞好。

不知何故,想起王菲這首《長大》:





「我尚幼小 望向風裏 愛天真淺笑
  天空永恒幻變 多麽奧妙 我卻幼稚管不了
  青蔥歲月 靜靜遠飄 路上奔波 再也不懂淺笑
  彷佛汽球在風飄 怎意料 慨歎這是否需要
  你說這叫長大 我說多麽的費解
  我愛看這世上有多大 可惜世界 轉變太快
  
      當我厭倦 再沒法走 默默哭叫 我要當天所有
  感觸世情幻變猜想以後 不改只有 遠遠的星宿
  每次失意躲避 我說多麽可悲
  我愛昨天那自我天地 多麽粗糙 卻也多優美」





Comments:

Scarlette 
2013年1月2日上午8:49

  • Love these two movies! Agree "Before Sunset" is sad, but more realistic..  

kc 
2013年1月5日下午1:42

  • True, life is full of regrets...that's what make the film realistic..


CH 
2013年1月1日上午3:18

  • 《Before Sunrise》和《Before Sunset》是我最喜愛的愛情電影,特別喜歡電影中 Jesse 和 Celine 無所不談的對話,雖然有人或許會認為這樣子的喋喋不休有點沉悶,但可能他們的對話內容太精彩,特別是《Before Sunset》中,不再年輕,看透世情的二人談過去,現在,愛情與人生,雖然頗灰暗卻透徹,真實,令人一再回味。

kc 
2013年1月5日下午1:37

  • 劇本的確寫得很好,聽說演員,特別是 Julie Delpy 也幫忙構想及撰寫了戲中不少對白。真不愧為才女,美貌與智慧並重!

 

Tuesday 25 December 2012

聖誕快樂: 歌曲篇 (後記)

又是一年,又到聖誕。
想起過去一年,好像發生了很多事,卻原來,甚麼也沒發生過。
只是不知何故,心裡明白,有很多事情都不一樣...
心底深處有一些感覺,在不知不覺中,已溜走了,想抓,都抓不住,很是悵然。

想起很多事,很多人,依然很想念你們,很想回到過去,看看你們,對你們說一聲,你們都好嗎?
可以做的,唯有是如此吧。

謹送上這首林一峰的《今天應該更高興》,祝大家聖誕快樂,今天,比昨天,及以後天天,都會更高興!




林一峰《今天應該更高興》
曲 / 詞 / 主唱 ~ 林一峰

突然剩我捱下去 即將葬身歡騰鬧市
電話為何仍未響 突然害怕難面對
雙雙友好 噓寒問暖 自己仍然無伴侶
佳節熱鬧倒數 像諷刺著我

誰人像我一個人 誰人沒氣力談情
避免感觸太多 感覺太亂難清醒
成全幸福的拼圖 人潮中我漸忘形
至少燈飾照閃 假使你在旁 今天應該更高興

達明若聽到這歌 應該記得當年為了大家 全情投入過
大雄沒忘懷技安 畢竟最不開心已經走過
錯過 能認錯 靜兒或靜香現在也快樂嗎

仍然懼怕一個人 仍然沒氣力談情
夠膽翻開記憶 不敢正視旁人高興
成全幸福的拼圖 人潮中我漸忘形
滿天燈飾照閃
即使碰著誰 都不知怎去反應

為何懼怕一個人 為何太急於相戀
就算只得兩手 雙緊扣著仍能溫暖
尋求幸福的過程 原來自己不清醒
每當穿起暖衣 將心跳記住
今天應該更高興 今天應該更清醒
今天應該更高興 今天應該更清醒
今天應該更高興

Saturday 15 December 2012

《巴黎戀愛寫真》‏

因為之前患上感冒,斷斷續續差不多病了一個月,自從十月看過《書中字有夢女神》之後,再沒入戲院看電影,直到這兩個星期精神好轉,又見最近有多齣電影上 畫,如《ARGO救參任務》,李安的《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Brad Pitt 的《奪命無聲》,《新鐵金剛:智破天凶城》,還有港產片《寒戰》等,口碑不俗,我都有興趣,都頗值得入場支持。最令我急不及待選擇先看的,卻是一齣剛上畫的日本電影《巴黎戀愛寫真》。

選擇這電影,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因為中山美穗。
認 識中山美穗,是由十多年前看過她一人分飾兩角,獲獎無數的日本經典愛情電影《情書》開始,後來也看了她和金城武主演的電視劇《二千年之戀》。很喜歡她靜 寂,帶點憂鬱的臉容,優雅的氣質。此外,這電影是由岩井俊二(就是《情書》的導演)監製,導演北川悅吏子,是另一齣日本經典電視劇《悠長假期》的編劇,負 責電影配樂的又是我喜歡的音樂大師坂本龍一,加上這電影全程於巴黎實地取景,巴黎浪漫景致,教我怎能不對這電影充滿期待?




故事很簡單,說的是兩個來自不同背景,身份懸殊的男女,在異地偶爾相遇,有點像經典《羅馬假期》,及早前寫過的《晚秋》,他們短聚了三天,產生了微妙的感情,然而,兩個人都知道,他們相遇得不是時候,不會有將來,明知道沒結果,最終只能黯然離去。

電影開始時,向井理飾演的年輕攝影師八神千甫到巴黎,便被妹妹撇下在塞納河畔,不諳法語,人生路不熟的他,正感徬徨無助之際,遇上同樣來自日本,由中山美穗飾演的河原葵。

她不慎踏破千的護照,並折斷了高跟鞋的鞋跟。他幫她修補鞋跟,從閑談中,知道她是居住在巴黎,替一份以日本讀者為對象的報刊作採訪的 freelance 自由作家,他鄉遇故知,份外感到親切。他們交換了電話。他在領事館辦辦完申請新護照手續後,想到酒店 check in,卻不記得妹妹在巴黎訂的酒店名字,幸好葵剛來電,她憑著一個有關甜品的線索,推敲出酒店的名字,(那酒店最出名是它的甜點 popelini, 一種用巴黎老牌餅店 ,最近也在香港開了分店的 Laduree 奶油做的,法國奶油泡芙。) 。

後來,千更得她用電話沿路指引,教他從領事館一路走 到酒店所在地。沿途他經過凱旋門、巴黎鐵塔、香榭麗舍大道,羅浮宮等,他一邊走,她一邊在電話中充當導遊,給他介紹這些巴黎景點。而我們作為觀眾,亦跟著 千,在銀幕上飽覽了這段巴黎沿途的風光。



(這段異地邂逅及巴黎遊,又令人想起電影 Before Sunrise 和 Before Sunset。)



我沒有運動細胞,平時忙於工作,假日情願休息,唯一的運動就是步行。在外地旅遊,更加如是。
巴黎是一個很適宜步行的城市。這段路程,我當然走過。其中葵說到 Champs-elysee 香榭麗舍大道是巴黎著名的購物中心,很多遊客必來朝聖的老牌名店 LV,就位於這條美麗的街道上。想起兩年前到巴黎,走過 LV 門外,  的確如她所言,大排長龍,不禁會心微笑。





最後他到達酒店,卻發覺原來她也來了,為了答謝她,他邀請她吃晚飯,飯後到酒館喝酒,她醉了,他送她回家,因為又忘記了酒店的名字,留在她家中,在浴缸睡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她醒來見到他,大為意外,卻也很是歡喜。她為他煮早餐,他幫忙做咖啡。

她要為她工作的報刊寫一個有關復活節專題,他倍著她到麵包店採訪甜品師傅,聽他講解復活蛋的故事。從閑談中,兩人對彼此的認識漸多,情愫漸生。

他,出生於東京狄士尼樂園成立那年,即 1983。
而她,比他年紀大十多年,她年輕時跟一個藝術家結婚,移居巴黎,後來才發現,他花心又多情,背著她在外有多個情人,她決定和他離婚。
離開他之後,她才發覺自己懷孕,她把兒子生下來,獨自撫養,二個人加上小貓,一家三口,有一段時光都算樂也融融。
每當她在鋼琴前彈起莫札特的《小步舞曲》,貓兒都會知道是用饍時間了,自動跑回來。
可是兒子天生體弱,不到五歲便病逝,後來,連貓兒也走了,只剩她一人,忍受著傷痛,和無邊無際的寂寞,故作堅強地生活下去。
每天她回家之時,在門外,都會裝作若無其事,大聲說一句,「我回來了。」雖然,她知道,屋內根本沒有人,她,只有她自己。

多年來一直獨自生活的她,內心其實很寂寞,這兩天在他的倍伴下,她的心,似乎也隨著慢慢復活過來。
但 另一方面,因為曾經受過情傷,好不容易復元,一個人在異地,過著簡單,平淡,卻恬靜的生活,因為害怕再受傷,加上明知道對方只是過客,又比自己年輕十多 年,怎樣看他們也不會有將來。所以即使她也很渴望愛與被愛,她都只能盡量抽離,不敢貿然投入,最多只能或在言語間隱晦地作出試探,或者在酒後借醉依偎在他懷中,一晌貪歡。

對於他來說,她成熟,世故,獨立,美麗,溫柔,有一份有趣的工作,會烹調,在他迷途的時候固然幫了他一把,後來得知她的故事,心生同情,由憐生愛。
可是,他有感自己也正處於徬徨,迷惘的階段,沒能力給予她任何承諾。他曾經也滿懷夢想,希望可以有自己的攝影展,出版自己的攝影集,然而,在現實中,他每天都只是營營役役,既達成不了理想,又逃不脫,工作上的不如意,女友也 離開了,令他覺得自己不中用。因此,雖然他被她吸引,對她有好感,卻不敢大擔採取主動,只能 像她一樣,多翻含蓄地試探,欲言又止。

最後她答允帶他去看她最喜歡的巴黎景點,原來就是巴黎鐵塔,因為,巴黎鐵塔永遠都在,不像人,聚散無常。
他聽到她這樣說,隨口便答道,「我能成為你的鐵塔就好。」
她隨即調侃他,「明天就要走的人,別說那樣的話。」
他唯有無奈地嘆息,「真不想回去。」
她聽了一怔,頓了一頓,終於鼓起勇氣,輕聲說道:「那,就不回去好了。」
他卻躊躇了,沒即時回答她,她知道自己做次了,連忙改口道,「不好意思,令你受窘了。」



導演在電影中也安排了千的妹妹,來作一個對比。
相對於葵,年輕的她顯得敢愛敢恨。她千里迢迢帶同哥哥來巴黎,就是為了追求她的所愛,一個多情,不羈的年輕藝術家。她撇下 哥哥,大擔找他上門,和他過了兩天甜蜜的好時光。在最後一天,她提出,她愛他,她不要一個人,要和他結婚。他嚇呆了,不知道如何回應。她對他說,要不,和 她結婚,要不,和她分手。她不要和他拖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果然是一個勇敢的,忠於自己感情的年輕新一代女性!


遊覽船快駛到 Ponte Marie 瑪麗橋,葵告訴千,傳說船在橋下過的時候,許的願就會實現。不過,要戀人才可以。
千聽罷抓住葵的手笑說,「那麼,就讓我們假裝戀人吧。」
不錯,由於不同的原因,兩人都太多顧慮,太多猶豫,他們最多只能假裝,時間一到,還是要道別,就像《羅馬假期》中的公主和記者,三天短聚之後,各自回到自己的現實世界。



臨別依依,兩人在巴黎街頭道別,雖然不捨,卻也唯有最後來一個深深的擁抱,夕陽斜照在他們身上。
跟著,送他上車之後,她瀟灑地轉過身,在坂本龍一的音樂聲中,她的身影,迎著夕陽逐漸遠去。

「對於我,巴黎就是鐵塔和你。」
以後,當他想起巴黎,他就會想起她。她,就如巴黎鐵塔,永遠都會存在於他的記憶之中。



千離開後,葵回復如常的生活。
然後,有一天,她收到他從日本寄來的包裹,裡面有一張他個人攝影展的邀請咭,另外,還有一對漂亮的新的高跟鞋。
她想起,那天她和他到鐵塔遊覽後,累了,她坐下來,發覺自己穿的仍是那雙鞋跟斷過,由千替她修補過的鞋,她不禁輕輕說,我要買過一雙新鞋子。
想不到,他聽到,還記在心中。

她捧著那雙鞋子,很開心的笑了,又隨即穿上,打開大門,走到屋外樹下的長椅坐下。
她坐在椅子上良久,把腿提高又放下,欣賞這雙新鞋子,臉上,一直帶著笑。

這電影的日本片名,就是《我想買新的鞋子》,英文是 "I have to buy new shoes"。意思很明顯。
舊的,破的鞋子,就像我們不堪回首,傷痛的過去,無必要永遠留著。是時候像葵一樣,把它拋開,釋放心扉,穿上新鞋,走新的路,即使,路上沒有他,她也可以帶著微笑,迎向新生。

怪不得,一個膾炙人口的商場廣告也如是說,「每一個女性,都需要一雙新的鞋子。」
明天,一於也去給自己買一雙新鞋。 
Comments:
Irene
2013年3月27日下午1:30
  • 鞋子之於女性,似乎真的有著特殊的意義。Sex and the City 的 Carrie 也說過:「愛情會逝去,鞋子卻永遠在」。和這電影中葵說喜歡巴黎鐵塔的原因一樣。
CH 
2013年3月30日上午2:22
  • 不 錯,Sex and the City 電影中Mr. Big 最後就是用了由 Manolo Blahnik 設計的藍色水鑽高跟鞋向 Carrie 求婚。這位設計家所設計的鞋,Madonna 曾形容為 "as good as sex and they last longer"...,道盡女性對鞋子的感情。不 錯,Sex and the City 電影中Mr. Big 最後就是用了由 Manolo Blahnik 設計的藍色水鑽高跟鞋向 Carrie 求婚。這位設計家所設計的鞋,Madonna 曾形容為 "as good as sex and they last longer"...,道盡女性對鞋子的感情。
kc 
2013年3月30日下午7:44
  • 哈哈,難怪當很多人批評 Manolo Blahnik 所設計的鞋子售價太昂貴之時,他回答道:「你認為貴麼?總比離婚便宜。」
Rebecca 
2012年12月21日上午9:38
  • 同意這電影很有"Roman Holiday", "Before Sunrise" "的影子。但與這等經典相比,本片水準只是一般。不過,頗喜歡這電影 Open ending 的結局。千隔洋送上邀請咭及新鞋給葵,證明他心裡仍然有她。葵會否穿上千送的新鞋,出席他的攝影展?他們會否有一個美滿的結局?全留給觀眾想像。
kc 
2012年12月24日上午1:35
  • 結局的確很有意思。假如我是葵,一定不會去日本出席千的攝影展。他送來新鞋,可能只是為了感謝她曾經在他流落巴黎的時候幫過他一把,未必有其他意思。況且,如今他事業有成,大把年輕貌美的女孩子爭著做他的女友,她又何必貿然去湊熱鬧?假如他真的對她念念不忘,自然會再到巴黎找她。女性,尤其是年紀不輕的女性,輸不起,還是矜持些好。
Scarlette 
2012年12月18日上午11:00
  • 電影裡中山美穗遇到男主角時穿的,和片尾收到他郵寄來的鞋,都是法國著名品牌Roger Vivier,價值不菲,我也想要一對呢!
kc 
2012年12月18日下午1:31
  • Roger Vivier 的鞋美則美矣,可是四吋那麼高,我一定不會穿!
 CH 
 2012年12月18日上午9:42
  • 導演北川悦吏子原來是日劇經典《悠長假期》的編劇,難怪某程度上這部電影很有其影子。可惜男主角固然不能與木村拓哉相比,就是中山美穗也是美人遲暮,與當年《情書》初出道的她相差甚遠。果然是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kc 
2012年12月18日下午1:29
  • 不錯,歲月留痕,中山美穗臉容難掩滄桑,幸好她的身段依然高挑苗條。《悠長假期》是我第一套看木村的電視劇,自始便喜歡上他。這劇還有竹野内豐及松隆子,真教人懷念。
 Sam  
2012年12月16日下午12:38 
  • 我也很喜歡中山美穗和她的《情書》,一齣凄美憂傷的電影。最深刻印象是中山美穗飾演美麗深情的博子,跑到未婚夫遇害的山上,站在白皚皚的積雪中對著山頂放聲大喊:“藤井樹君,你好嗎? ” 令人落淚。 
kc 
2012年12月18日下午12:25
  • 《情書》的確是日本愛情電影經典,每次重看,都有很深的感受,想起逝去的青春和愛情,一如電影中提及的普魯斯特的那部著名小說的名字,《追憶逝水年華》,特別令人神傷。
kc: 2024年七月,相隔十年,重訪小樽,更感時光匆匆飛逝,身邊很多人和事都不一樣,不禁又想起岩井俊二《情書》中,中山美穗在雪地上放聲高呼「你好嗎?我很好!」(お元気ですか,私は元気です 。)的一幕。也好想向多年沒見或已離開的朋友,親人,說一句你好嗎,這是問好,也是告別,希望糾纏博子多年的思念,可以終於放下。

Tuesday 13 November 2012

Ruby Sparks《書中字有夢女神》-- 我們愛的,只是心中的幻想 ..

早前看了《書中字有夢女神》Ruby Sparks 這電影,很有點感觸。



這是一個既夢幻,又真實,有關愛的故事。
一 個患有自閉症的天才宅男作家,自從一書成名之後,卻再寫不出第二本著作。他開始每天晚上發夢,在夢中,朦朧間仿佛看到他心目中的女神。

他向心理醫生傾訴, 醫生著他把他的夢境寫下來。他照做了,他給予夢中女神一個名字 --  Ruby Sparks ,二十六歲,來自 Ohio,念高中時愛上她的西班牙語或者繪畫老師... 有關她的細節,愈寫愈多。然後,有一天,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了-- 他的夢中女神,竟然真的出現在他的生活中。

看似是那麼不可能的事,他即時的反應是驚訝,不相信,以為是自己精神分裂產生的幻想。然而,到最後,他接受,相信了。因為正如他說:It's love, it's magic!
不錯,愛情原是夢幻,而愛裡,甚麼也可能發生。

像所有剛剛尋找到心中所愛,開始一段愛情關係的男女,他們一起有過快樂甜蜜的時光。
但都說,相愛容易,相處卻很難。很快,當迷惑過後,情濃轉淡,他開始發覺,她並不是他想像的完美。
他開始嘗試改變她,使她能真變成他心目中的理想情人。
他覺得她性格太獨立,對他不夠依戀,他不感到被需要,因此他走到打字機旁,將她改寫為感性,柔弱的女子。
然而,之後他又覺得她太情緒化,多愁善感,對他百般癡纏,令他更厭煩。因此,他又再嘗試改變她,把她的性格改寫為開放,熱情,不再以他為中心,可是,這樣一來,她變得對異性卻來者不拒,令他又妒又恨。

原來,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甚麼理想情人。
我們愛的,只是心中的幻想。

很多時被我們視之為夢中情人的他或她,很可能其實都只是自己幻想中美化了的虛擬影像,
「理想」,是因為隔著距離,「完美」,是因為你並不真正認識現實的他/她,沒有機會看到他/她不完美的一面。
夢中情人,顧名思義,只適宜存在於夢想之中,讓我們隔著距離,遙遠地,默默地欣賞,愛慕,與思念。
一旦像這電影中的女主角跑到現實來,給你真的見著她,始發覺,她並不如你想像中完美,短暫的甜蜜過後,日子久了,兩人少不免齟齬,嫉妒懷疑不信任,接踵而來,傷心失望難免,夢想終會幻滅。

就像電影中的他倆。

他和她吵架,她要離開,他不准許,用文字強留她。
看著她一次又一次要走出屋子,卻每一次都撞上一棟隱形的牆壁,碰得焦頭爛額,卻仍不斷的試,終於,她累了,倒在地上歇斯底里地哭,他心痛..
雖然他是那麼不捨得,最後,他還是忍痛決定讓她離去,還她自由。

原來,真正愛一個人,不一定要擁有,而是,理解她的需要,尊重她的決擇。
縱使這樣做,他會失去她,但,他依然無悔,只要她快樂。

愛情令人心醉,也令人心碎。
明知道她只是一個他虛構出來的人物,不可能真的存在這真實世界中。
然而,和她在一起的時候,她給予他的感覺,經歷的種種甜蜜,妒恨,憂傷,卻不啻現實世界中的戀愛,是那麼真實。
或者,情愛原本是虛幻。所以,真與假,虛與實,根本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那感覺。


正如後來,他把和她的故事寫成書,在一個讀者發佈會中,他對著讀者唸的一段書中告白:
"This is a true and impossible story of my very great love...
You may read this and think it is magic..but falling in love is an act of magic.."

愛情是魔法,沒甚麼不可能。所以不必太在意這故事是否真實。
最重要的是那感覺是真的。
只是,當愛的感覺出現的時候,他沒能發覺,消失了,他才知道,可惜,已經太遲。

電影末端,他卻再次在真實世界中遇到與 Ruby Sparks 長得一模一樣的女郎,她正在看他寫的這書,不過她不認得,他就是作者。

他向她搭訕,"Have we met before?"  我們之前見過嗎?
(想起《紅樓夢》,寶玉第一次見黛玉,也是覺得她很面善,說道,「這個妹妹,我是見過的。」
是否世間所有痴男怨女,愛恨癡纏,卻原來,都似寶黛,原是有前世瓜葛,到今生相逢,都是為了償還前世不知道誰欠了誰的債,或者未了的緣 ..?)

這個貌似 Ruby Sparks 的女子,不知道大文豪 Fitzgerald 是誰,也沒讀過 "The Great Gatsby",換言之,她並不完美。可是她懂得欣賞,及接受他本人,及他身邊的一切,包括,他那貌不驚人,行為古怪的小狗。
在真實世界中,他終於找到她。

究竟,這女郎是不是 Ruby Sparks 走到現實來的,還是,只是人有相似?抑或,她其實也不是真的,又只是他的幻想?答案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再次給他燃點了愛的希望。他終於放下心結,走出心中桎梏,似是再世為人,願意重新學習再愛。

電影臨完場,她請求他,不要告訴她書中故事的結局。
他欣然承諾:"I promise."

希望曾經愛過,痛過,失去過 ..的他,今次真的會得珍惜上天賦予他這段新的情緣,在現實中,他倆會有一個與書中故事不一樣的,美滿的結局。


Comments:

Anonymous
2012年11月22日上午11:08
愛情一種期待一種感覺一種習慣一種持久

kc
2012年11月23日下午11:20
同意。只是最終,期待會變成失望,感覺會消失。當愛變成習慣,還是愛嗎?有多少愛,真的可以持久?
 
Sam 
2012年11月22日上午11:59
  • 我也很喜歡這齣電影,特別是電影中出現的舊式手動打字機。看著男主角在久違了的舊式打字機的鍵盤上,霹霹啪啪的,逐個字打出他的夢想,不知何故觸動了很多舊時念書做功課的回憶,很是感動。
kc
2012 年11月23日下午11:43
  • 不 錯,電影中的男主角對用舊式打字機的執著,象徵了少年對完美愛情和夢想的追求。後來,始發覺,現實生活中,理想情人並不存在,他終於摒棄打字機,改用 Mac Book Pro,顯示了夢想終歸幻滅,現實中的男女感情關係原是千瘡百孔,人生畢竟充滿遺憾,很無奈,也很悲涼 ...

Wednesday 7 November 2012

《天梯》

最近看了幾集電視劇《天梯》,才知道去年流行一時的 C All Star 這首同名歌曲,是根據這真人真事改編。

故事十分感人。兩個背 景相差甚遠的人,其中女的比男的大十年,更已為人妻為人母,男的卻不理會千夫所指,承諾照顧女的一生一世,二人逃離世俗,避居於深山之中,五十多年不離不 棄。為了讓女的出入沒那麼艱辛,男的更在山間徒手打造了六千多級的石階。男的死後,女的留在深山,與天梯廝守,至死不渝 ...
想不到,今時今日,還真有這樣一個偉大的愛情故事。


在現今社會,所謂愛情,對大多數都市男女,不過是一場遊戲一場夢。
這世代,又有誰會等誰一輩子?正如亦舒說的,我們都渴望被愛,卻都不懂得如何去愛。
當男女之間的感情愈來愈變得功利,來得快,去得也快,充滿爾虞我詐。像《天梯》的故事中,為了愛情,甘心犧牲一切,無條件的付出,甚至將生命也豁出去,不理登不登對,即使受盡千夫所指,只想要跟你可終老,竭力也要為愛盡瘁,抱緊一生未覺累,仍挽手歷盡在世間興衰 ....
這樣的愛情,試問有幾許人可以做到?

我說過,早已經不相信甚麼天長地久,可以有一剎那的真心,曾經擁有,已是難得。
因此,愛情天梯的故事,也只能當作神話般看待吧。一如梁祝化蝶,羅密毆與朱麗葉為愛徇情,楊過與小龍女生死誓相隨,等等的故事,都只不過是傳奇,千萬不可當真。

一生一世,至死不渝的愛情,只能在小說,歌曲,電影中尋。

話雖如此,聽著這歌,細讀歌詞,回味歌中二人蕩氣迴場的愛情故事,依然感動。

不禁問,到底有誰可以告訴我,在現代都市裡,那裡還有這樣的天梯,可以讓我們沿著攀登,最終可尋找到傳說中那天荒地老,矢志不移的驚世愛情?

後記:
前幾天從報章得知,愛情天梯的女主角徐朝清已病逝,終於在天上與劉國江重聚。希望他們的愛,真的可跨越生死,他們的愛情神話,可以世世代代流傳 ....
2012年11月9日


《天梯》
作曲:賴映彤@groovision
填詞:鍾晴
編曲:Adrian Chan@Sense + 賴映彤@groovision

如可 找個荒島
向未來避開生活中那些苦惱
如冬天欠電爐 雙手擁抱 可跟天對賭

無論有幾高 就如絕路
隔絕塵俗只想要跟你可終老
來跨出那地圖 不需好報 都只想你好

能共你 沿途來爬天梯 不用又忌諱
中傷流言全悍衛
留住你 旁人如何 話過不可一世
問我亦無愧 有你可 失去我一切

*幾多對 持續愛到幾多歲
當生命 仍能為你豁出去 (不轟烈 如何做世界之最)
千夫所指裡 誰理登不登對 
仍挽手歷盡在世間興衰
幾多對 能悟到幾多精髓
能撐 下去 竭力也要為愛盡瘁
抱緊一生未覺累

前方 仍然大霧
到懸崖或海邊也許永不知道
能相擁到白頭 一起偕老 不跟天鬥高

前面有幾高 一片荒土
每步隨著攀登叫雙手都粗糙
從崎嶇這路途 開墾給你 可走得更好

能共你 沿途來爬天梯 黑夜亦亮麗
於山頭同盟洪海中發誓
留住你 旁人如何 話過不可一世
問我亦無愧 有你可以 拆破這天際

Repeat*

握著手 而幸福包圍泥牆簡陋
牽著走 懷著勇氣至愛得永久

Repeat*

幾多對 持續愛到幾多歲
當生命 仍能為你豁出去 

Wednesday 31 October 2012

快樂生辰: The Krug Room (III)‏

第十五,十六,十七道菜都是甜品。
首先出場的是香蕉船。
只見白色的碟子上,擺放了一只小小的香蕉。
那當然不是真的香蕉,而是用了香蕉蓉,雲妮拿冰淇淋,及白巧克力做成香蕉形狀,再淋上巧克力醬,配一小碗紅莓雪葩,真的像吃香蕉船。





跟著的是名為 "Breakfast" (早餐) 的甜品。只見碟上真的是早餐常見的麵包,雞蛋,及蛋黃。
那雞蛋不是真的雞蛋,外層是白巧克力做的蛋殼,敲開,裡面是香滑的 creme brulee。那蛋黃也不是真蛋黃,而是外層淘了糖霜的奶黃。那麵包倒是真的,烘過的提子麵包吃起來有點像法式西多士。





最後的一道 Petit Fours,名為 Moon on the Krug 格魯克上的月亮。是整頓晚宴的高潮。

上這道甜品之前,Jacky 先著客人們都移到長檯靠牆那一邊,然後在檯面舖上一塊長長的,灰藍色的墊。
一切就緒之後,主廚率領著甜品廚師出場。當晚的壓軸表演正式開始。

甜品廚師先把多個空心的玻璃高身圓柱放在檯的三角,再慢慢往內倒入大約半英吋 褐色的液體。




接著,廚師們變身成畫家,以奶油,及不同顏色的oreo 朱古力曲奇餅粹,松露朱古力,椰絲,作為顏料,即席揮毫,天空中群星間的霧狀帶銀色的河流在灰藍的長墊慢慢呈現,這邊是我們熟悉的銀河旋轉臂彎,那邊是環繞銀河的不同大大小小的疏散星團。那一彎美味巧克力看似是閃爍的星雲,還有以雪硬了的冰淇淋做成表面凹 凸不平的流星 ...





跟著,廚師將先前注入液體的玻璃管拿開,留下的原來是凝結成衛星模樣的巧克力奶凍!

觀眾都來不及驚訝,只見主廚已取來粉紫色糖霜,將它化作星塵,輕輕灑在星雲滿佈的天河之上,使整個深邃神秘的宇宙銀河更閃爍生輝。
 (想起Carpenters 的 "Close to you" - Sprinkle stardust moonlight in your hair, and golden starlight in your eyes of blue..)

這時,廚師捧出了這幅傑作的主角,以巧克力做成的月球。只見他把月球小心翼翼放下後,再取出 用一大團厚厚的,凹凸不平的,  冒著寒氣的 moonstone 月球岩石,放在月球旁,再用銀匙把這岩石打碎,才發覺原來是用零下196度液氮雪藏的朱古力慕斯製成,吃起來就像朱古力冰淇淋。






最後,廚師們取出熱巧克力槳,緩緩淋在月球表面,只見月球的朱古力外殼遇熱即溶,頂部溶化後,露出缺口,原來裡面裝滿了松露朱古力、紅莓蓉、紅桑莓及朱古力慕思,一吃 之下,才發覺裡面還藏有爆炸糖,一時間在口內霹霹啪啪爆炸起來 (可有想起《低俗喜劇》的爆炸糖?),混合了巧克力,紅莓蓉的香甜,對味蕾做成的震撼效果真不亞於宇宙大爆炸。




一幅似造物主開天闢地般偉大的銀河宇宙創世紀終於完成!






我們一邊看,一邊不斷因驚訝而發出歡呼,至此,我們都深深讚嘆,整個過程,已經超越了我們對烹調的想像,儼然見證一件偉大藝術品的誕生。

廚師解說這個 Moon on the Krug 構思是受到電影《星球大戰》啟發,看著這幅氣勢磅礡的銀河,我當時想起的,卻是一首浪漫的中國詩詞,秦觀的《雀橋仙》:「纖雲弄巧,飛星傳恨, 銀河昭昭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詞中提及的纖雲,飛星, 銀河,金風,玉露,都似一一呈現眼前。

這個有關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于鵲橋相會這浪漫凄美的愛情故事,似乎更能給這道格魯克上的月亮 添上美麗的遐想,也給那天晚上那頓十七道菜的晚宴帶來一個完美,令人難忘的終結。

就讓我再引用秦觀的《雀橋仙》為此文作結。

《雀橋仙》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
銀河昭昭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
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
忍顧雀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


後記:
有朋友看了我介紹這華麗氣派創意驚喜菜式,有感而發,謂 數千元一頓晚餐有能者可付可嚐 ,這卻是另一地一月一年無數餐, 不禁歎息,一切皆是命。
說真的,這般奢華的盛宴,如不是友人誠意邀請,我也不會去試。
我一向覺得,好的食物,是不分貴賤的,只要用心處理,一樣好吃,所以不能純以價錢劃分。不過,比起那些動輒價值過萬的名貴中國食才如鮑參翅肚,每客二千多元連名牌香檳的十七道菜式,其實十分化算。
看過一些網誌,有博客以有幸到這城中聞名已久的一試這昂貴的晚餐為榮,覺得 "been there" 的意義大於一切,對他們而言,這頓晚餐,只不過是滿足了他們的虛榮心。對當晚吃過的食物都不甚了了,遑論會得欣賞。

吃這頓晚餐,我卻是抱著欣賞藝術作品及美食的態度對待的,論味道,說真的十七道菜對於我來說也不過爾爾。最 impress 我的,是廚師用心思及創意帶給客人的驚喜。
是的,這般奢華的晚宴,雖然不用我付款,也是可一不可再。
有幸嘗試過這人間美食,已是幾生修到,我一定會好好記著,這天晚上每一道菜式的色相及味道,當然,更加值得珍惜的,是友人花了這許多心思為我安排這晚宴的心意。

comments:
 
CH 
2012年11月11日上午2:05
  • 分子料理的革新理念及創意的確令人耳目一新。不過,有些跟風者未得這派學問神粹,走火入魔,只著重標奇立異,忽略了食物的味道本身,就是本末倒置。可能我比較保守,還是喜歡傳統烹調,例如,一尾新鮮游水魚,簡簡單單加點薑蔥,清蒸,澆上豉油滾油,不需要任何花巧,已經是人間美味  
kc 
2012年11月17日上午2:47
  • 同 意。早前有外國工作夥伴來港,我設宴招待,席上,他們知道我喜歡美食,問我,假如我只有一個選擇,我最愛到那裡用饍。我想也不想便回答他們,自己家中。不 是因為我烹調技巧特別好,只是因為我愛在家中吃飯無拘無束,煮一兩樣簡簡單單,自己喜歡的菜式,招呼三兩知己,談天說地,所費無幾,卻最是暢快。

Sam 
2012年11月9日上午9:42
  • 十七道菜式的確很精緻,尤其是最後的一道甜品。正如你說的,似一場眩目藝術表演多於一切。主廚 Opocenky 師承 El Bulli 的 Ferran Adria,分子美食料理,果然名不虛傳!

 kc 
2012年11月10日下午10:53
  • El Bulli 已休業,無緣得試。現在有幸嚐到 Opocensky 的廚藝,總算聊勝於無。

 charz m. 
2012年11月8日下午12:55
  • This is very true, food has the ability to give us extraordinary experiences... Krug Room may be expensive in a monetary sense, but how can you put a price on the emotion and fun that comes with such a meal? :-)

Wednesday 24 October 2012

快樂生辰:The Krug Room (II‏)

十七道菜的 Tasting menu 正式登場。
首先來的是三道小食 amuse bouche。
第一道是cracker with fois gras terrine and edible flowers
以鵝肝醬,和不同顏色花卉點綴的龍蝦脆條,賣相漂亮又好吃。


第二道小吃是 Cone -  狀似雪糕筒,一吃之下才知道是牛肉撻撻,是一個驚喜。



第三道小吃是Truffle Croque Monsieur 是經典法國小吃火腿芝士三明治的變奏,加上黑松露,更為矜貴。


第四道菜,Kumamoto oyster with Vichyssoise and Caviar。
一小只(約二吋) 熊本蠔 Kumamota oyster,舖設在一小盤石卵上。
蠔很爽甜,加上魚子醬 ,及以薯蓉大蒜煮成的法國香滑忌廉濃醬汁 Vichyssoise 一起吃,更能特出蠔的鮮味。


最 好笑的是,上這道菜的時候,Jacky  特別提醒我們,那石子只是擺設,不可以吃的。原來因為 Krug Room 以分子美食料理聞名。分子料理結合化學,藝術與美食,廚師會利用各種工具,通過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將食材的味道、口感、質地、樣貌打散,並重新「組合」成 一道新菜,賣的就是出神入化。「新的食物」視覺跟口感,可以和原來的食物完全不同,讓人吃下去滿口驚奇。為客人帶來意料不到的新鮮感。

所以之前曾有客人在吃這道菜的時候,自作聰明,以為石子非石,放入口中,一咬之下方才知道真的只是石子,幸好沒把牙齒咬崩了。這晚的 Tasting menu,當然有分子美食料理的示範作,不過,這道石上蠔,並不包括在內!

第五道菜題為 Tinned 罐裝食品。只見端上來的竟然真的是的一個半開鋁罐,裡面當然不是罐頭食物,而是我喜歡的日本 Hamachi,配以鮮番茄蓉,水芹菜,很特別。


第六道菜是很有秋天氣息的菜式,主角是 Heirloom Beets 紅菜頭,伴以繽紛紅色,白色的落葉,及 Culatello 意大利火腿,冰凍乳酪。
那葉子,當然並非真的葉,而是用可以吃的羊芝士及紅莓做成,很有趣。


第七道菜是 Alaska King Crab 阿拉斯加帝王蟹,蟹爪切段,放在冰涼的碎雪之上,內裡釀滿新鮮蟹肉,清新鮮甜可口,旁邊的一小片葉子味道更十分特別,吃來像鮮蠔一樣,真神奇!以味道來說,這是我當晚最喜歡的一道菜。


說起這蠔葉,喜歡美食的當然知道,這是生長於歐洲海岸的野生植物,味道跟生蠔很相似,帶點鹹,所以也被稱為素食蠔,配海鮮吃最佳。第一個將這蠔葉用於菜餚之中的,就是西班牙享負盛名的分子料理宗師,世界首屈一指 El Bulli 的主廚 Ferran Adria。
Chef Owe Opocensky 曾於 El Bulli 受訓,所以會用蠔葉,一點也不意外。


第八道菜也是我喜歡的海鮮。 晶瑩剔透的日本帶子,Kindai (與 toro 同級卻香港人沒那麼熟悉的一種金鎗魚),配以魚子醬,柚子,青蘋果蓉 同吃,很清新的一道菜。


第九道是 Peach & Tomato Consomme 蜜桃番茄凍湯,顏色粉中帶紅,很漂亮,喝下去酸酸甜甜的,有淡淡蜜桃的果香。這 consomme 的作用似法國菜中的雪葩,幫助我們清洗味蕾,以便迎接以下的主菜。    


第十道,是以青豆為主角的菜式。一種豆,五個不同的烹調方法: 豆蓉,粉末,脆炸,青豆雪糕,原味,吃起來有五種不同的口感及味道。


 
第十一道菜題為 White 白色。
雪白的碟子上擺放了來自大西洋的多寶魚,魚上舖放了像花瓣般漂亮的揶菜花薄片,伴以椰菜花奶油,好吃又好看。




第十二道菜是我很喜歡的龍蝦 Grilled Lobster with caviar and thyme。

 
烤好的法國龍蝦尾,擺放在有大束百里香的木匣之上,百里香煙燻過,散發的香味四溢。吃起來,龍蝦肉入口鮮甜,帶點煙燻香,很特別,也很美味。


 
第十三道菜是西班牙乳豬,Spanish suckling pig with truffle, apple and toffee sauce。僅十八週大的西班牙乳豬,以慢火烹調,表皮香脆,肉質十分嫩滑。配以黑松露,蘋果及拖肥醬汁吃,滋味無窮。
 


第十四道菜是Charcoal grilled Beef Tenderloin 牛肉。用的是來自英國威爾斯 Rhug Estate 的有機小牛腰肉。
Rhug Estate 位於北威爾斯Glynllifon,佔地一萬二千五百多英畝,是Wynn Family 榮恩家族擁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Lord Newborough (7th Baron) 開始改為農場,他過身後,由兒子繼承父業,發展有機耕種,以傳統,天然的方式飼養牛羊,致力於環境保育,大量栽種樹木,植物,及花卉,為動物及人類創造一 個天然的理想生活環境。於二千年獲得有機農場認證,成為現在世界聞名的有機農場,獲獎無數。
這道牛肉的上菜方法也頗特別。


首先捧 出來的是一只黑色的碟,裡面有幾條胡蘿蔔,原來那黑色是用沾了茄子汁的麵包糠塗的,像徵黑色的炭。




最後才取出燒得剛好五成熟的牛肉放在胡蘿蔔上,形成肉放 在木炭上燒的感覺,再澆上初搾特純-橄欖油做成的汁。




這牛肉是來自英國亞巴甸的 Angus 安格斯品種,入口只覺肉質細嫩,肉味比一般牛肉濃厚,難怪曾得過全英國有機牛 肉大獎。   
至此,十七道菜的 Tasting Menu 已經完成了十四道。
剩下的三道,待我休息一會再作介紹。      

(  待續.... )       

Sunday 14 October 2012

快樂生辰:The Krug Room ( I )

今年的生日剛巧也是中秋前一天,加上一連五天的長假期,中秋慶生辰,還有因為有多位親友回港,差不多天天都有飯局,中西日意佳餚,吃得不亦樂乎。
其中最令我讚歎及回味的,是應友人邀請,前往聞名已久,位於文華酒店甚為隱閉一角,全球只有三間,享負盛名的 The Krug Room一頓十七道菜 的 Tasting Menu 連香檳,充滿創意及驚喜的一頓 once in a life time 的華麗盛宴。



The Krug Room 由香港東方文華酒店行政主廚Chef Uwe Opocensky主理。
Uwe Opocensky 曾於蟬聯三屆全世界最佳的米芝蓮三星,分子料理的宗師 El Bulli 受訓,菜式別具創意。再加上夥拍法國香檳中的貴族名牌 Krug 格魯克,以頂級香檳配創意美食,令 The Krug Room 成為城中美食愛好者爭相慕名朝拜的聖地,聽說預訂座位也要花上數星期,價錢當然不菲。

十七道菜的 Tasting Menu,連同兩杯 Krug Grand Cuvee NV 無年份香檳,每人盛惠 $2,288 + 10%。
我們當晚喝的是 Krug Grand Cuvee NV,不過,不只是兩杯,而是整整一瓶,肯定不只這個價錢。
另有 $3,188 @ 的 package,除了兩杯 Krug Grand Cuvee, 還可嘗試 Krug 年分香檳 Krug Vintage 1988 和年產僅八千瓶,因而價格更為昂貴的玫瑰香檳 Krug Rose 。




香檳屬有氣酒 sparkling wine 一種, 由於釀製方法受嚴謹規管, 品質有保證,加上產量少, 故價錢較有氣酒高。
能稱得上香檳, 必須產於法國香檳區。

法國香檳區有過百個香檳莊, 出品各有不同。

Krug 是由德國人 Johann Josef  Krug 於 1843年所創,至今已傳到第六代。
Krug 格魯克一向重視香檳酒的品質多於產量,採用傳統釀酒方法,嚴格控制品質,每年只生產四十五萬瓶,是整個法國香檳區香檳酒產量的 0.2%。被公認為香檳中極品。

一般無年份香檳是用近一年及過去幾年的葡萄酒調配而成,陳放時期大都是十五個月。
Krug 的 signature 香檳Grand Cuvee NV 卻是採用六至七種,有些酒齡長達十五年的葡萄酒調配,陳放期長達六年,所以味道獨一無二,比一般無年份香檳複雜,口感豐滿。而且Krug 堅持用橡木小桶發酵,氣味特別芳香,難怪 Krug 被譽為香檳酒界中的 Rolls Royce。



The Krug Room 的位置十分隱蔽,我們準七時到達酒店大堂,在 reception 報上名字,未幾便有專人前來迎接,乘坐電梯到二樓:



穿過英式酒吧 The Chinnery,



經過一條走廊,推開一道沒名牌的門,



方才進入這聞名不如見面的 private kitchen。室呈長形,擺放了一張十二人的雲石長餐桌。



桌子的一面牆鑲了長鏡,另一面是玻璃長窗,可望見毗鄰的廚房。





廚房中有八個廚師在工作,其中只有一個是負責 The Chinnery 的煮食,其餘七個都是專為 Krug Room 的客人預備,及烹調當晚的美食。

餐桌前端的一幅牆和木地板原來都是用了來自法國酒廠釀酒木桶的木所做。




餐桌上的倒掛的玫瑰瓶子與天花板玻璃做成河水倒映的效果,很別緻。


靠大門那邊的牆上有用粉筆寫成填字遊戲般迷樣的菜單,客人要知道當天晚上的菜式,便要花點心思,逐一拆解,為晚餐添加了趣味性。



旁邊有一酒櫃連 HiFi,可儲存香檳酒,又可用作播放音樂,據說全世界只有八座。



餐桌上的碟,寫滿了歪歪斜斜的中文,細看才知道是李白的詩,將進酒,



寫字的是法國人 Hermes,他不諳中文,但因為喜歡這詩,所以照著字體臨摹,所以寫成這樣子,但已是殊不容易。

我們邊看邊拍照,邊聽當晚專責招呼我們的 Jacky 為我們詳細講解 Krug Room 的一切,邊喝他為我們開的一瓶香檳。





我不是劉伶,所以對酒不太認識,但香檳酒,倒是我愛喝的,喜歡它淡淡,清幽,芬芳的香氣,入口冰涼,柔滑的感覺,及甜中帶點酸的味道。
我也喜歡看著香檳酒細細的氣泡,在優雅的長腳香檳酒杯中緩緩上升 ...  喝香檳,總和喜慶事掛勾,那開酒時清脆的的 pop 一聲,就像是歡樂的信號。
開啟的,都是快樂的,  雖然可能是已經消逝了的回憶。

就在我們喝了一杯香檳酒,心情也不期然跟著亦隨之而放鬆,有些少微薰之際,期待已久,十七道菜的晚餐正式開始了。

(  待續.... )

Comments:

 ER 
2012年10月28日上午12:54
  • 環境的氣氛曾想像會否是華麗式的俗套,現下看在眼裡的是一個簡約清新,充滿藝術氣氛的情境,令用膳者可以放下拘謹,在輕鬆舒適的心情去欣賞,期待,品嘗每下一個驚喜。果然,隨著而來的每一個精品都充溢著清麗脫俗,如藝術品般放在眼前,令人味蕾雀躍地渴望,但又不忍破壞眼前的一切的美。就這樣的開始,又怎不能繼續引頸期待下一章回!

Ng 
2012年10月27日上午4:23
  • Wao, what an exciting journey, can't wait for the next installment... :)
  ER 
2012年10月25日下午2:17
  • 嘩!這僅是第一回,多麼期待可以一氣呵成拜讀閣下整篇大作,第一節已經感覺氣派不凡,跟著的十七道菜,現在祇能作瑕想,希望不用等待太久,便可以看到一篇現代式的大觀園美筵!
 kc 
2012年10月27日上午3:38
  • 哈哈,當然不是甚麼大作。只是 Krug Room 太出名,十七道菜,加上其他枝節,一口氣寫要很長時間,怕寫不完。所以才分開寫,容易一點處理。剛完成了第二篇,介紹了九道菜式,請賜教。餘下的還有五道主菜及三道甜品,希望下週可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