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我是先看《Before Sunset》的,並不是在電影院,而是電視上的電影台。大概是2005年吧,看了很喜歡,隨即找了《Before Sunrise》來看。
《Before Sunrise》拍攝於1995年,與《Before Sunset》相隔九年,而我由第一次看這兩齣電影到現在,又是七年。晃眼之間,十六年,一生之中最珍貴的流金歲月,就在這兩齣電影之間,不經不覺過去 了。
《Before Sunrise》和《Before Sunset》分別在維也納及巴黎取景,拍攝得很美,很動人,編,導,演皆出色,曾被英國衛報選為世紀二十齣最偉大愛情電影第三位,是浪漫愛情電影經典。 兩齣電影之中,我是比較喜歡《Before Sunset》的。可能是因為我是先看這下集,先入為主吧。但更重要的是,我看這電影之時一如電影中的 Jesse 和 Celine,已不再年輕,心境與這電影中的她更為接近,所以更有共鳴。
不 過《Before Sunrise》的確勾起了不少自己年輕時在歐洲流浪的回憶。
想起那一年,我從意大利北部的小城 Triesta 獨自乘坐火車經奧地利 前往捷克布拉格,途中經過維也納,逗留了一天。在那兒也認識了一個奧地利男子,帶我在市中心遊覽了一個早上,還請我喝聞名的維也納咖啡,不過後來他問我, 要不要上他的家坐坐之時,我聞其歌而知雅意,很禮貌地拒絕了,他也不以為然,還很有風度的給我介紹維也納的其他景點,後來我一個人,也跟著他的指引,乘纜 車到了山頂,鳥瞰整個維也納的景色,又乘公車去了看聞名已久的多瑙河,去到,才發覺多瑙河原來並不是藍色的,很是失望,甚至有被騙的感覺。還記得那天是星期天, 很多一家大小在河畔野餐,遊玩,晒太陽,我獨自一人,在四周人群歡笑聲中更感寂寥,突然覺得意興欄柵,再沒興致逗留。於是在日落之前,我回到火車站,跳上 另一班列車,繼續我的旅程 ...
這便是我對維也納的僅有回憶。看過 《Before Sunrise》之後,倒有興趣再重遊這個奧地利音樂之都,不過,希望到時不會又是孤單一人。
說回這兩齣電影。
《Before Sunrise》中的Jesse和Celine,在前往巴黎的火車中相遇,一見如故,後來Jesse說服Celine和他在維也納下車,相伴在維也納度過了一天。
他們年輕,沒錢,住不起酒店,可是,他們是那麼快樂。他們對生活充滿熱情,對未來充滿期盼... 他們走過大 街小巷,他們談政治,談理想,談藝術,談人生,談音樂,談文學,有說不完的話題。晚上,他們在草地上喝著酒吧主人送給他們的一瓶紅酒,醉了,席地相相擁抱著對方睡去,然後,在日出之前,他們在火車站惜別,約定半年後在同 一地點再會。
兩人分別離開維也納,他趕往機場乘搭班機飛返紐約,她則獨自坐火車繼續回巴黎的旅程。
這時, 銀幕上呈現一幕一幕靜止的畫面,導演再帶觀眾一一重訪二人在維也納的足跡: 停泊在河邊遊覽船,船上的咖啡店,他們走過的大街小巷,遊樂場上的摩天輪,街角的噴泉,墳場裡綠草如茵的草地上違留下來的酒瓶,一個老婦在草地上緩緩走 過。配上巴哈中提琴幽怨的"Sonata for Viola da Gamba Number 1 in G"樂章,很有曲終人散,人去樓空的寂寥感覺。
電影就此完結。他們最後到底有否如期,半年後在維也納重逢,再續前緣?留待觀眾各自猜測。想不到,這個答案,要等到九年後,電影的續集《Before Sunset》,才揭曉。
九年之後,他們在巴黎重遇,二人外表,情懷,都不比當年。特別是她,飾演 Celine 的Julie Delpy 生於 1969年,拍攝《Before Sunrise》時才廿四歲,鮑蒂昔尼模樣金黃色微曲的長髮,緊致光滑的皮膚,明亮,慧黠的眼神,修長苗條的身段,可愛的笑容,真的是花樣年華。九年後, 她也不過是三十三歲,消瘦了的她,卻已臉容憔悴,感情,生活的不如意,使她變成一個苦澀,憤怒中年,女性果然比男性更經不起歲月的磋跎! 難怪當他們重遇,她笑穿著問他,"Do I look any different?" (問這問題,她當然是希望他回答她,「沒有,你一點也沒有變,和從前一樣。」,雖然明知道事實並非如此。女性,總喜歡自欺欺人!)
他望了她一會,很聰明,避重就輕,很幽默的回答,"I have to see you naked."
相對於她,他可算比較幸運,這些年來,他生活得不錯,是成了名的作家,並已婚,有一子,但他心裡,仍然記掛著她。
他把他們的故事寫成書,又安排了親身到巴黎開新書發佈會,下意識是希望可以在巴黎重遇她。
結果,如他所願,他們真的在巴黎遇上了。
很諷刺地,和第一次遇見她的時候一樣,他們只有不到一天的時間,在日落之前,他便要趕往機場,乘坐飛機返回紐約。
一如從前,他們見面,總有說不盡的話題。他們談過去,談愛情,談人生。
她 問他那年究竟有沒有前往維也納?他支唔以對,反問她同一問題。她說沒有,他跟著也答沒有。她鬆了口氣,解釋她她原本也打算赴約,可是由於祖母病逝,她要奔 喪,所以未能成行。聽她這樣說,他才也坦白承認,那一年,原來他有應約,再到維也納,可是見不著她。他的命運從此逆轉。
他不斷思量,嗟嘆,What if? 假如他們當年在維也納如期再會,他們的人生,便會很不一樣。
而她,當然也沒忘記他。對於她來說,每一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失去了,都無可代替。
這 些年,她當然有過其他男友,可是,他們都不是他。
感情上的不如意,令她對愛情失去幻想,對人,對事,不敢再懷有過多希望,生活是一堆挫折,生命充滿妥協, 開始享受獨自一個人,麻木地生活,直到她看了他的書,勾起了她心底深處的記憶。
她想起,那一年,當她還是年輕的時候,她曾經相信過愛情,也曾經浪漫過,只是, 那一天和他的共處,似乎已耗盡了她一生的浪漫,自此之後,她的內心似已掏空,在餘下的日子,她再沒能對其他人付出同樣的感情。
聽罷,他很懊惱,問為何他們當年沒想到交換電話地址,以至完成失去聯絡。
她回答,那是因為他們太年輕和愚蠢 (coz we were young and stupid)。他們還以為,即使錯過了對方,以後還有很多機會,遇到其他一樣可以和他們溝通的人。直至他們之後在情路上尋尋覓覓,卻一直沒有遇到更好的。
他結婚、生子,繼續生活,心 底裡卻依然念念不忘年輕時在那一天遇見的她,和那一天和她一起度過的那美麗的時光。
電影中有一幕我特別有深刻印象:
在 新書發佈會上,有讀者問他,下一本書會寫些甚麼?
他想了一會,緩緩答道:他想寫有關一個原本很有夢想的人的故事。
這人年輕時,好想做一個冒險家,到處遊 歷,後來,他結了婚,有體貼的妻子,可愛的女兒,一份很好的職業,好像甚麼都擁有,他卻依然終日鬱鬱寡歡。一天,他看著他五歲的女兒,穿著一條夏天裙子, 開心的躍上檯面,隨著流行音樂拍子跳起舞來,他忽然好像回到十六歲那天,他和他的女朋友在外玩了一整天後送她回家,她捨不得離開,頑皮地躍上車頂,隨著音 樂起舞,當時汽車中的無線電播的,正是同一首歌,她臉上的表情,和他女兒的一模一樣 ...
他說的,很明顯其實是他自己的心聲。
他,就像他書中模擬的主角,事業有成,有一個美滿的家庭,然而,他不快樂。
他一直記掛著的,是多年前,他年輕的時候在歐洲一列火車上遇到的法國女孩。
第一次看這場戲,已深深被感動,想起《紅樓夢》說的:「歎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使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就是這個意思吧,不禁惻然。
他掛念的,其實並不是她,而是逝去的青春歲月,及年輕時對浪漫愛情及理想的執著。
如果《Before Sunrise》是代表了我們短暫如朝露,夢幻一般的浪漫青春歲月,《Before Sunset》說的就是現實,成長,及成長之中,每個人在感情及生活上少不免經歷的種種失敗,挫折。
聽著她對他訴說她多來感情路上的不如意,如何由一個對生命充滿熱誠,對愛情充滿憧憬的小女孩,到慢慢忘記所有理想,變得現實,妥協,不再相信愛情,寧可孤獨一人,因為一個人寂寞,總比坐在情人身旁卻仍感到寂寞好。
不知何故,想起王菲這首《長大》:
「我尚幼小 望向風裏 愛天真淺笑
天空永恒幻變 多麽奧妙 我卻幼稚管不了
青蔥歲月 靜靜遠飄 路上奔波 再也不懂淺笑
彷佛汽球在風飄 怎意料 慨歎這是否需要
你說這叫長大 我說多麽的費解
我愛看這世上有多大 可惜世界 轉變太快
當我厭倦 再沒法走 默默哭叫 我要當天所有
感觸世情幻變猜想以後 不改只有 遠遠的星宿
每次失意躲避 我說多麽可悲
我愛昨天那自我天地 多麽粗糙 卻也多優美」
Comments:
Scarlette
2013年1月2日上午8:49
kc
2013年1月5日下午1:42
CH
2013年1月1日上午3:18
kc
2013年1月5日下午1:37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