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電視.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電視. Show all posts

Saturday, 18 May 2013

《金枝慾孽貳》

大台名牌電視劇集《金枝慾孽貳》開播以來反應一般,與第一齣《金枝慾孽》的高收視相距甚遠,最近更每況愈下,令人大感意外。

第一齣《金枝慾孽》在二零零五年首播出之時,我看了首五集,只覺得一般。宮廷之內,眾後宮佳麗為討皇上歡心,勾心鬥角,各出其謀, 並不是我杯茶。
跟 著因為要出差,離開香港三個多星期,在海外時從網上得悉這劇在港熱爆, 已經覺得很奇怪。回港後卻也一直以來都未有機會看畢這劇, 直到去年無線在深宵重播,才得窺全豹。 因為演出此劇深受觀眾認同而走紅的如妃娘娘鄧萃雯, 其演技固然無可至疑,但令我留下我最深印象的角色, 是林保宜飾演的御醫,戀上皇上的女人黎姿,焚身以火,最後雙雙殉情,林演來不溫不火, 深沉內斂,和在第二齣裡同是演御醫的曹永廉, 演技真的是高下立見。

與第一齣相比,《金枝慾孽貳》製作之認真更過之而無不及。戚其義,周旭明,藝高人膽大,不安於單單複製第一齣的成 功方程式,拼棄了深受師奶觀眾歡迎的妃嬪 爭寵的主題,轉為探討宮中各房利用流言是非,作更供心計的角力,這份不因循,求創新的心思值得欣賞。只是如此一來,與一般觀眾的期望有別,加上劇情進展緩 慢,對白過於冗長,演員說來吃力, 敘事方式又迂迴,不容易為一般電視觀眾所明白。演員方面雖然保留了鄧萃雯,陳豪,黃德斌,等主要骨幹,但與第一齣相比,無疑是遜色了,劇中很多新人明顯力 有不逮,不能被觀眾接受, 也是意料之內。

我也因為最近工作繁忙,回家已很累,沒精神, 也沒心情追看。只是斷斷續續看了幾集, 其中有些片段,卻給我很深刻印象。

例如:  第二集,宮女春琳仰慕侍讀大人,可是,宮女是皇上的女人,二人身份懸殊,即使有情,也絕不可能公開往來,只可暗中,用他們的方法,互通心聲。
一 天,她在御花園走著,忽爾抬起頭來望向天上,看到兩只彩鳳風箏在飛翔,不期然想起意中人,忍不住在花曹一角,用小石子砌了一個「心」字,然後躲在一角等 他,下雨了,她也不走。只見後來他來到,又走了,待他離開後,她走近留下石子的一角,赫然發現在她留下的「心」字上面,多了也是用石子砌成的「田」字, 「心」和「田」,合起來,便是「思」, 兩人對彼此思念之情,不言而諭。她看著,從心笑了出來。知道自己想念著的人,也同樣掛念著自己,不能相見,卻能心意互通,果然是「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 犀一點通」,也是一種安慰吧。

雨不停下,大顆大顆打在石子上, 可是任由雨再大,卻也不能將這「思」念沖散 ... 
看著,不知何故, 我的眼也紅了,心中很是感動。

一個「思」字,道盡兩個相愛卻不能愛,可望而不可即的男女,對彼此的想念,盼望,思慕,與渴求,當中有說不出的纏綿,浪漫,卻也夾雜了不少無奈,哀怨,與憂傷。

這種明知不可,沒有結果的感情,還要用這麼迂迴的方式表達, 這樣子的苦戀,真的值得嗎?

正如後來,二人曖昧關係,被湘菱發覺了,訓斥宮女之時說的:
「 宮中男女,一直有尾來眼去的風氣。 都只是為了慰解一時的深宮寂寥,通通都是虛無飄渺, 自欺欺人的做法」。

不錯,一切都是虛妄,自欺欺人,明知不可,依然為之,是自討苦吃, 尤如燈蛾撲火,下場可以預見。

只是,一入宮門深似海,深宮之內,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後宮佳麗三千,上至皇后妃殯,下至宮女,太監,長夜漫漫,人人皆寂寞。

「長門盡日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聊」。

與 宮中雖然富泰,卻蒼白乏味的生活對比,舞台戲曲如《牡丹亭》的華麗綺旎與纏綿,特別是杜麗娘,柳夢梅這種不顧身份,突破生死的戀情,額外顯得吸引。寂寞難 耐,難怪伍詠薇飾演的淳太妃,楊慕華的爾荷,以至蔡少芬的湘菱等一眾聰明絕頂,心思慎密,玲瓏剔透的美貌女子,終歸也敵不過這情慾誘惑,為了追求一份真摯 的感情,衝破樊牢,不惜放棄一切,連生死也置之度外。

一如在第九集中,演御醫楊大人的曹永廉對飾演湘菱的蔡少芬說的:
「紅牆內盡皆寂寞人。
寂寞不單會折磨人,到頭來,會害人,甚至殺人。」

一語成懺,同時也預告了劇中受情所困各人的結局。


Comments:



Rebecca  
2013年6月27日下午2:31
  • 的確,一切都是寂寞惹的禍!最近,世紀賤男又見報,其貪得無厭的無恥行徑固然令人齒冷,同時,也不禁嗟嘆,女性不易做。不幸遇到這樣的賤男,白花了錢,還毀了一生清譽,死後也不得安寧,認真不值。

Wednesday, 7 November 2012

《天梯》

最近看了幾集電視劇《天梯》,才知道去年流行一時的 C All Star 這首同名歌曲,是根據這真人真事改編。

故事十分感人。兩個背 景相差甚遠的人,其中女的比男的大十年,更已為人妻為人母,男的卻不理會千夫所指,承諾照顧女的一生一世,二人逃離世俗,避居於深山之中,五十多年不離不 棄。為了讓女的出入沒那麼艱辛,男的更在山間徒手打造了六千多級的石階。男的死後,女的留在深山,與天梯廝守,至死不渝 ...
想不到,今時今日,還真有這樣一個偉大的愛情故事。


在現今社會,所謂愛情,對大多數都市男女,不過是一場遊戲一場夢。
這世代,又有誰會等誰一輩子?正如亦舒說的,我們都渴望被愛,卻都不懂得如何去愛。
當男女之間的感情愈來愈變得功利,來得快,去得也快,充滿爾虞我詐。像《天梯》的故事中,為了愛情,甘心犧牲一切,無條件的付出,甚至將生命也豁出去,不理登不登對,即使受盡千夫所指,只想要跟你可終老,竭力也要為愛盡瘁,抱緊一生未覺累,仍挽手歷盡在世間興衰 ....
這樣的愛情,試問有幾許人可以做到?

我說過,早已經不相信甚麼天長地久,可以有一剎那的真心,曾經擁有,已是難得。
因此,愛情天梯的故事,也只能當作神話般看待吧。一如梁祝化蝶,羅密毆與朱麗葉為愛徇情,楊過與小龍女生死誓相隨,等等的故事,都只不過是傳奇,千萬不可當真。

一生一世,至死不渝的愛情,只能在小說,歌曲,電影中尋。

話雖如此,聽著這歌,細讀歌詞,回味歌中二人蕩氣迴場的愛情故事,依然感動。

不禁問,到底有誰可以告訴我,在現代都市裡,那裡還有這樣的天梯,可以讓我們沿著攀登,最終可尋找到傳說中那天荒地老,矢志不移的驚世愛情?

後記:
前幾天從報章得知,愛情天梯的女主角徐朝清已病逝,終於在天上與劉國江重聚。希望他們的愛,真的可跨越生死,他們的愛情神話,可以世世代代流傳 ....
2012年11月9日


《天梯》
作曲:賴映彤@groovision
填詞:鍾晴
編曲:Adrian Chan@Sense + 賴映彤@groovision

如可 找個荒島
向未來避開生活中那些苦惱
如冬天欠電爐 雙手擁抱 可跟天對賭

無論有幾高 就如絕路
隔絕塵俗只想要跟你可終老
來跨出那地圖 不需好報 都只想你好

能共你 沿途來爬天梯 不用又忌諱
中傷流言全悍衛
留住你 旁人如何 話過不可一世
問我亦無愧 有你可 失去我一切

*幾多對 持續愛到幾多歲
當生命 仍能為你豁出去 (不轟烈 如何做世界之最)
千夫所指裡 誰理登不登對 
仍挽手歷盡在世間興衰
幾多對 能悟到幾多精髓
能撐 下去 竭力也要為愛盡瘁
抱緊一生未覺累

前方 仍然大霧
到懸崖或海邊也許永不知道
能相擁到白頭 一起偕老 不跟天鬥高

前面有幾高 一片荒土
每步隨著攀登叫雙手都粗糙
從崎嶇這路途 開墾給你 可走得更好

能共你 沿途來爬天梯 黑夜亦亮麗
於山頭同盟洪海中發誓
留住你 旁人如何 話過不可一世
問我亦無愧 有你可以 拆破這天際

Repeat*

握著手 而幸福包圍泥牆簡陋
牽著走 懷著勇氣至愛得永久

Repeat*

幾多對 持續愛到幾多歲
當生命 仍能為你豁出去 

Thursday, 12 January 2012

《天與地》大結局 II: 一笑泯恩仇 惟有音樂最真

我之前已經說過,這劇的拍攝手法是前所未有的奇幻瑰麗及浪漫,大結局的 Rock Fest由原本已流產到真的可以舉行的整個過程的舖排,更將這份充滿理想主義的浪漫情懷推往極點,成就了電視史上一個令人難忘的經典場面。

為了實境拍攝這樣一個大形戶外音樂會,在舊啟德機場,特地搭建料舞台,音響,樂器,請來的臨記也數以百計,投放的資源不可不算巨大。

最重要的是,劇本寫得細致,每一個細節,每一角色,都發揮了如期的作用,豐富了戲劇效果,整個敘事手法,恍如百川匯流,一點一滴累積,將戲劇推向最高潮。

一笑泯恩仇 

音樂會如期進行的消息,透過社交網絡,其他電子傳媒報導,不勁而走,人群愈來愈多,警察,傳媒,也陸續到達。
有了觀眾,但如果沒有表演,這個 show 一樣不可以繼續。警察隨時候令,準備驅散人群。
幸好,這時,陳,林,黃三人從不同的地方,聽到 Yan 透過電話在電台的呼籲,不約而同,來到音樂會場地。
陳更在琴行搬運了音響器材到來,在各人的通力合作下 set 了 ...


音響樂器俱備,獨欠音樂人。
Angus著 Yan 試把樂隊 call 來,Yan 回答說,太遲了。怎料,這時原來鼓佬已走了上台,拿起鼓棍,敲起一下一下激昂起勁的鼓聲,激發起觀眾不停歡呼...
 



Angus,Ronnie 也走上台拿起吉他,三人終於在舞台上重聚, 像以往般一起夾 band,一笑泯恩仇。

音樂會正式開始。


他們這次重聚,其實之前早有舖排:
第二十八集,Ronnie 的兒子被綁架了,兩人均否認是他們做的,反指對方的詭計。二人針鋒相對,劍拔弩張之際,Ronnie 哼起家明作的曲,然後,三人不由自主地,為此曲填上歌詞,Angus 更即是用油漆將歌詞寫在牆上。


完成後,Ronnie 問,為什麼他們之前沒想到為這歌填上歌詞...?
Angus 回答:「因為我們已經散了band,和我們現在一樣,各顧各。」
也即時強調,「沒錯,夾的,也只是夾歌,沒有其他。」
然而,填好了歌詞的這歌,已在他們心中,這個音樂會,正正給予了他們這個難得再次合作的機會。

幾個在真實世界鬥得死去活來的大男孩,只有在音樂世界裡,才能回復自我,放下彼此矛盾,以音樂,將戾氣化解為詳和。

整個過程,交代得清楚之餘,還加入一些幽默的情節,例如,鄭子誠飾演的何幫辦 (很喜歡這個角色,想起Peter Falk 的哥倫布探長,及木村在 Hero 的角色..) 和他的助手,驚悉正接受他們保護的 Ronnie 失縱了,恐怕是鼓佬使詐,及後追查到音樂會場地,赫然見都兩人都在台上,還是不敢鬆懈,看到他們那麼緊張,我們不禁暗暗偷笑。

又,Dr Dylan 在另一個病人的協助下,引開護士的注意,方才可以偷偷走出醫院,趕往音樂會現場。

Gina, Emma, Jessica, Bowman, Arthur, Shirley 帶著兒子,女兒,也都來了。
劇中每個關鍵人物都出現,都有戲可演。

從醫院偷走來的 Dr. Dylan 認得他以前聽過這樂隊,慨嘆樂隊原本四人,可惜現在少了一人。
但旋即年輕版的Yan 答他,他們沒少到人,和以前一樣。



鏡頭移向舞台,我們果然見到,除了他們三人,還有家明,及年輕的鼓佬,黑仔和 Ronnie,他們都在..
他們站在長大了的三人身旁,一起高歌。


他們,終於可以拋開十八年的恩怨,在音樂聲中,重拾少年的情懷,尋回他們原本失落了,或者忘卻了的年輕時的理想,夢想與純真,尋回自己,一起高歌 rock 'n roll...

看著,我的眼淚,再也忍不住落了下來。
歲月的確催人,青春總會老,我們都不免會長大,將會像家明等四人一樣,面對生活種種挫折,失敗,
但願望我們永遠都可以懷著赤子之心,一日理想夢想還在,音樂理想不滅,我們的心便不會老...




惟有音樂最真
浪漫的不單是拍攝手法,更重要的是表達的信息
Yan 電台最後一次的訪問。她問Dr. Dylan,音樂是甚麼,Dr. Dylan 這樣回答:

「你知道一個人在他生命之中第一次接觸的是甚麼音樂?

我告訴你,是在他媽媽的肚子裡面聽到的心跳聲。
所以,你問我音樂是甚麼?
我可以告訴你,音樂就是生命。」


不錯,音樂從來騙不了人。
Jessica 就說過,覺得,只有 Angus 拿著吉他在手,她才相信他說的是真話。
Yan 亦說過很希望可以見到他們三人像過去般再次夾 Band ,因為她覺得,那時的他們,才是她最認識的。



何 Sir 也說:「我相信喜歡音樂的人,就算是差,也不會差到那裡。」

所以,陳,林,黃三人可以從音樂中,化干戈為玉帛,尋回真我。

連那個讀書不多,表面上膚淺,庸俗,只會刷鞋,穿澳門做的冒牌「意大利」西裝,不摘手段向上爬,為利是事的啊 Ben,原來也是喜歡音樂的人,其實也不算是太壞。
他被捕後,要求見 Jessica,只為在她面前用口琴吹奏一曲。就是想她知道,他,或許並不是她想像的差。

聽著 Ben 用廉價口琴吹起 Beatles 的 "Yesterday",我也不覺像Jessica 一樣,眼角淌了淚。






Comments:

Sam 
2012年12月17日下午1:38
  • 恭喜《天與地》榮獲最佳劇集。不一樣的結果,全賴一人一票。民主萬歲!

kc 
2012年12月18日下午12:31
  • 最佳劇集,的確實至名歸!

Wai Ling
2012年1月12日下午6:38
  • kc 真的多謝你的推介 很久也沒有看到如此有意思的電視劇 . 竟然拍咗2年才出街 ...寧願推有收視的師奶劇 這套劇的內容也狠狠的給無線一個大巴掌 .
kc 
2012年1月14日上午1:54
  • Wai Ling 很高興你也喜歡這劇。這的確是近年少有高水準,又能夠引發觀眾思考的電視劇集。只可惜,收視偏低,身邊喜歡這劇的朋友也不多。可以在這裡分享自己對這劇集的一些感想,並得到他人的欣賞及認同,感覺真的很窩心。再次謝謝你。

CH 
2012年1月12日下午12:47
  • 大 結局真的很精彩。整個發展,舖排,很有我喜歡的一些日劇的影子。例如挑戰教育制度的 GTO 《非常教師》,探索司法公義的 Hero《律政英雄》,質疑醫療體制的《白色巨塔》等,都在大結局出現一些類似場面,以令人反思的對立,矛盾衝突,製做戲劇高潮,及帶出劇集的中心思想及 信息。
kc 
2012年1月14日上午1:57
  • 謝謝留言。同意大結局有日劇影子。我也喜歡看日劇,除了因為木村拓栽之外,正是因為它大都言之有物,充滿人文主義精神及使命感,在提供娛樂之餘,也藉此帶出許多社會性的議題,讓觀眾有思考空間, 這是香港電視劇集鮮能做到的。



Sunday, 8 January 2012

《天與地》大結局 I : Rock "n Roll Never Die...

想不到,二 零一二年的元旦日,最值得期待及令人回味的,竟然是晚上播映的《天與地》的兩小時大結局。
正如之前劇中演員事先張揚,結局的確很感人。

一星期後的今天重看,依然感動。


Forgive and Forget

Yan 經過和 Dr. Dylan 一席話,終於明白,人不應該老是回頭望,她決定將不開心的事忘記
她把三人約出來,對他們說,家明的事,她決定不再怪他們;
她想大家再做朋友,給她一個機會,去原諒過去的事,原諒他們,原諒自己。

是的,
人總有歷史,有包袱。人有過去才有將來,但最重要的是,不要被過去的事絆住自己的腳。
與其沉溺在痛苦之中,倒不如將不開心的事忘記,放眼將來。
希望時間會沖洗一切傷痛..
我們即使不能 forget,但至少可以 forgive。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大結局最令人感到興奮及感動的,當然是原以為取消了的 Rock Fest,竟然終於得以舉行。

音樂會是Dr. Dylan的夢想,啊Yan籌劃這音樂會,就是為了幫Dr. Dylan圓夢。
她和電台一眾同事,費了很多時間,精神,籌辦這音樂會。
場地租了,樂隊聯絡好,宣傳做足,入場券也賣完,所有可以做的,都做了,可是到頭來,卻因為流行性感冒爆發,贊助商決定取消。Yan 和一眾搞手當然感到很失望。她亦心灰意冷,辭去電台的工作,準備離開香港。
臨走前那晚,她一人走到舊啟德機場,原本舉行 Rock Fest 的場地憑弔。

怎料到了九時,原本音樂會開始的時間,來參加音樂會的人,逐一到達。
他們有些是不知道音樂會取消的消息而來的,有湊熱鬧而來的,
但有更多更多的是啊 Yan 說的:  因為他們不甘心而來。

「他們不甘心,為什麼一個獨立的音樂活動,會因為一些莫名其妙的商業理由而無疾而終。
他們更加不甘心的是,在一個七百萬人的城市文化觸角會如此單寡,
而他們最不甘心的是,為什麼他們要承認,自己要做一個隨波逐流的人。」



看著人群自發性的,一個一個,不斷從四面八方,朝著舊啟德機場,原本舉行rock fest 的場地而來,  人群愈來愈多...我的眼睛便濕潤起來,心中一股熱血往上升...  這種感動的感覺,似曾相識。

想起八九民運,六四燭光晚會,七一遊行..  也想起,歷史上無數的群眾運動..
腦海中,隱隱響起,我最喜歡的 musical "Les Miserable" 裡面的一首很鼓動人心的歌: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你們也聽到了嗎..?


Rock 'n Roll Never Die...

音樂會如期進行的消息,透過社交網絡,其他電子傳媒報導,不勁而走,人群愈來愈多,警察,傳媒,也陸續到達。

 對此,Yan 作出這樣的呼籲:

「今晚,我在這裡,呼籲警方,出面的市民,所有傳媒,無須恐懼我們的聚集,因為在這裡,每一個追求和支持獨立音樂的人,他們都代表著,每一種獨立自主的做人方法。




這些並不是不和諧的表現。

和諧並不是一百個人說同一句說話,和諧是一百個人,有一百句不同的說話之餘,又互相尊重。」



很有同感。尊重別人,理性討論,才是民主真諦。
一百人,只得一種聲音,固然是可悲。然而,現今的香港社會,一百人,有一百種不同的聲音,可惜,都是互相謾罵的聲音,看不到尊重,亦同樣可悲。

有 人說不喜歡這劇是因為它的調子太灰暗沉重,對香港社會各種不公平,不公正的現像,譬如:傾斜的城市發展政策,為利是事的主流價值觀,黑期,賄選,都批評得 不違餘力。更借 Dr. Dylan 之口,說出 This City is dying 之語,引來網民極大回響。

但亦有人批評這劇提出了這種種問題,就究竟應該怎樣可以改變這種現象卻沒有明示。
看了大結局,才驚覺,答案就在這裡。

「當所有人都說我們的城市被邊緣化,我們都覺得沮喪,失望,悲哀,
但我們從來都沒去想,所謂的邊緣化,是因為我們依附在一個主流的價值觀裡面。
為什麼我們不可以有自己一套價值觀,為什麼我們不可以有自己一套關於生存意義的解釋方法?」


不錯,要抗拒社會把我們練得好像倒模出來一樣 --  喜歡同一樣的東西,喜歡同一樣的電視節目,支持同一種政治立場,信奉一種生老病死的做人方式....  我們首先可以做的便是敢於向主流價值說不。
不甘於人云亦云,有勇氣堅持自己的主見,做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走自己要走的路。
這便是 rock’n roll精神,獨立自主的精神。


音樂會進行期間,那邊廂,在電台直播室,控制員戴耀明反鎖了自己,不理會在外面大聲敲門企圖阻止他的台長,堅持繼續直播音樂會的情況。

「大家現在聽到的怦怦聲,便是強權力和制度下的代表。
在建制下的統治者,他們最恐懼的,就是他們管治的人不聽話,外面的人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張。
Rock 'n roll 的精神,就是獨立的精神。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權主宰自己的路來走。
雖然今晚這個表演可能是非法進行,但我們不會就此屈服。
Rock 'n roll never die

Rock 'n roll never die
Rock 'n roll never die...





這個音樂會的意義,正正是由於它的自發性,及不合法。
在大氣電波公然鼓動人群不做聽話的順民,要做自己的主人,以行動來表達對建制的不滿,透過音樂,來實踐個人獨立,自主的樂與怒精神。

在音樂大同世界裡,實踐愛與和平。

在劇中出現如此大擔,直接,充滿顛覆性的對白,難怪這劇會被禁。

Comments:


薰之 
2012年1月19日上午10:10
  • 孔子的 “君子和而不同”,幾經輪回,成就了阿yan的這個和諧論。戴耀明的反鎖自己,就跟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裏Andy反鎖自己在監牢裏播放歌劇一樣。追求自由與自主,真是古今中外也類同。
kc 
2012年1月21日下午1:37
  • 是的,正如美國《獨立宣言》所說:「人人生而平等, 享有生命自由, 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但願自由民主之花,終有一天開遍神州大地。

Wai Ling 
2012年1月12日下午7:00

  • 認同你所說 表達不同意見的同時卻不懂得互相尊重 . 所以我們可以見到立法會內 自以為有道理的人掟蕉 大聲夾惡 . 身教重於言教 真的不敢想像 下一代在這樣的環境下 如何理解民主 .
kc 
2012年1月21日下午2:21
  • 建全的民主制度,需要有高質素的人民及教育配合。香港的民主之路,還有很長呢。

 1128 
2012年1月9日下午12:33
  • just like the case of D & G, people just went there automatically, 影爆佢, exactly the same as the Rock Fest in 天與地, they just went there to show what they think it's correct + need to do + want to do
kc 
2012年1月10日下午2:37
  • This city may be dying..but I believe that as long as there are still enough people around who care, there is still hope..I believe!

藍藍 
2012年1月9日上午4:39
  • 對港劇倒模劇情生厭, 擺看多年, 近日熱吹天地64情結,好奇上網看。。人越大對錯善惡情理越迷糊, 少年時輕狂自由自主執著被俗世洗刧, 不想再思考不再爭取,帶著疲憊身軀隨著大洪流飄浮,天地提出反思價值引發回響,大道理人人心知,能做到瀟灑看透, 我走我路會有多人?
kc 
2012年1月10日下午2:21
  • 不人云亦云,不隨波逐流,盡量保持自我,的確並不容易。很欣賞劇中的 Yan,希望像她一樣,可以做一個自由自在的人,也喜歡她對感情的執著。最終雖然孤身上路,也無怨無悔。

Monday, 2 January 2012

《天與地》VII:女性情感

剛讀了一篇寫得很好的網誌 - 《女性情感失落的哀歌》,從女性角度,討論《天與地》中的女性角色和她們的感情失落關係。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12039

文中指出劇中幾個女角,包括: 活在理想世界,不能放下過去的 Yan; 背叛過丈夫又被丈夫背叛的 Gina;  被受保護因而不知人心險惡的 Emma;  一直自以為有著幸福家庭的小女人 Shirley..  四個象徵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女性,她們在情感世界的失落,在兩性關係中的無奈和悲哀。

其實,作者還漏了兩個劇中很重要的女角: Cloris 和 Jessica..
她 們分別是陳豪和林保怡的助手, 兩個都是第三者,同樣都 hopelessly in love with 一個並不愛她的男人。一個年輕天真,被所愛的男人違棄之後,看不開自殺身亡;另一個成熟世故,被陳出賣,傷透了心,卻依然含淚幫他這最後的一個忙, 貫徹她對陳的有情有義。

的確,劇中這幾個女性,感情都繫於她們選擇的男人: 家明,鼓佬,黑仔,Ronnie,都是付出的多,得到的少,嚴格來說,她們的感情關係,都是殘缺,far from perfect,  不圓滿的。
然而,這不就是泰多都會女性的寫照嗎?
正如張愛玲說的,「所有感情,都是千瘡百孔的。」
今時今日,要追求一段完美的感情,幾乎已是絕不可能。不過,起碼她們曾經為她們心中的人真心付出過,愛過。
那怕有的,像 Yan 與家明,只是短暫一刻,更多的只是虛情假意,有的最終發覺是被背叛,欺騙,痛不欲生,就像劇中的 Emma, Gina, Jessica, Cloris。
在旁人來看,他,也許並不值得,可也是張愛玲說的:「愛你值不值得,其實你應該知道,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
她們也總算享受過,生命中有 過不可磨滅的記憶。

相比之下,我覺得,《天與地》中,最可憐的女人是金燕鈴飾演的翁卓華Brenda。
她美麗,富有,能幹,堅強,在商場中,叱吒風雲...  卻從未真正愛過。
她聰明絕頂,一眼便看穿陳豪飾演的黑仔,接近 Emma,只是為了錢。
她沒愛人,也沒朋友,她最愛及重視的,就只有她唯一的親人,她的妹妹。
為了保護她的妹妹,反對Emma和黑仔來往,卻因而惹起Emma對她的反感,後來更被黑仔用計離間她們姊妹..
她一生人,為了家庭,為了她的妹妹,犧牲了很多,包括放棄了做母親的機會,是她一生最大的違憾。最後還要被妹妹懷疑,她的傷痛可想而知。
她患了 cancer,因不想 Emma 為她擔心,寧可自己一人忍受痛楚,沒告訴任何人。
(她令我想起《書劍恩仇錄》的霍青桐,金庸小說中我最喜歡的三個女子之一。
在 書中,霍青桐發覺她愛的男子移情別戀她的妹妹,有苦難言,這時清兵來犯,  她竭盡心力指揮大軍抵禦清兵,卻為父親,族人所懷疑,飽受委屈,依然不亢一聲,支持下去至戰勝。之後,她心灰意冷,抱病離去尋找她的師父天山雙鷹,途中還 被仇家追殺,要使計應付他們,以至心力交瘁。
霍青桐就是這樣一個活像現代社會中,堅強,能幹,把一切責任拓上身,打落牙齒和血吞,感情失意的獨立女性...)

然而,作為一個女性,Brenda 也有軟弱的時候,特別是當她知道自己患病之後,她很希望有人可以陪伴左右,倍她做一些,她很想,但從未有機會做過的事。
至於那個人是誰,並不重要。她選擇了林保怡,並不是因為他他有甚麼特別,只因覺得他還可以。
她也明白,在這現實世界,當然知道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對她好,所有事情都有代價。
可能她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她只能用她有的,去交換她所沒有的,雖然明知只是虛情假意,只求一刻溫存。

在 她生命的最後兩天,她要林帶她坐巴士,任由那巴士載他們去到那裏便是那裏。第一次用八達通,然後又像拍拖的情侶,買票到劇院看電影,吃爆谷,即使看電影途 中她腰痛發作,她也沒敢讓他知道,只一個人躲進洗手間,痛得死去活來,蹲倒在地上,掙扎著掏止痛藥吃,之後,又扮作若無其事,繼續和林看電影。
一個女子,竟然可以堅強硬淨如斯!

那天,她和林在元朗街頭吃甜品,談及屠司托也夫司基說的,「人人的眼前假如有很多可能的話,他很難視而不見。」
她想起,曾經在她身邊,也出現過很多可能,包括做人家妻子,生孩子,做一個平凡女人的可能,但每一次,她都視而不見,
因為她父親給她的這盤生意,就是這個原因。



假如她不是一個這麼有錢的女人, 那麼她就不必有那麼多包袱,不必迫自己做一個女強人,也不必為了要保住家族這一盤生意迫自己去過這種生活。

她看得出林對 Yan 的感情,也看得出陳,黃對 Yan 有著同樣的關心。
她很羨慕 Yan。
她對林說:「我只是覺得,作為一個女人,可以同時得到幾個男人的關心,是很幸福的事。
如果,在你的心目中,我可以像她一樣...」

可惜她未及將這話說完,便發生了車禍,她傷重身亡。
不用再受癌病的折磨,也不用再面對如斯苦悶乏味的人生,這,對她來說,未嘗不是一個解脫。

那夜,Emma 在半夢半醒間,看見 Brenda 回來,對她說了這番話:

「最重要是我發覺,這世界上,有很多東西比做生意更加重要的。
被一個人愛錫,被一個人呵護,嘗試去做一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這就是你這麼多年來一直追求的,是嗎?
不錯,當中會有不少的失敗,而且大部分時候都是,但至小,你從來未試過放棄這個想法。
現在我明白,你這想法比起我只顧做生意實在。」
「你不覺得我這想法是傻嗎?」
「不,你只是欠缺一點眼光吧。
記著,從今天開始,你一定要選擇自己所相信的路去行,要做一個自己會自問日後睡醒也不會後悔的人。
是,人是要成長的,但是,學會聰明一點,不表示就會變得更現實。」

究竟這是 Emma 發的夢,還是 Brenda 她真的死後不放心,魂魄歸來,向 Emma 說這一段最後的忠告,已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們知道這的確是她的真心說話,  雖然對她來說,一切已是太遲。

Comments:
 
Sam 
2012年2月4日下午2:29
  • 只有自信心不足夠的男性才會喜歡不太聰明的女性。我卻覺得,兩個人相處,溝通最重要。所以相方的智慧,學識,背景,最好不要相差太遠.. 才能夠彼此尊重,聊解,互相欣賞。幸好香香公主早死,否則,一世流流長,陳總鉈主怎可和她淨是說花說到終老!

 Sam 
2012年1月20日上午10:59
  • 我也很喜歡翠羽黃衫霍青桐,欣賞她的剛毅,獨立,智勇相全。身為男性,我也真不明白,何以陳家洛會捨她而喜歡一個只有美貌,智商卻幾近白痴的香香公主!

kc 
2012年1月21日下午2:11
  • 哈哈,是嗎,我還以為,男性都喜歡美麗又不太聰明(或者是扮不聰明)的女性呢。想起吳靄儀也說過,不明白霍青桐為什麼會喜歡甚麼都不如她的陳家洛。我第一次看《書劍》之時,也很痛恨陳家洛移情別戀香香公主,很替霍青桐不值。不過,現在年紀大了,方才明白,一切都是因緣。  

藍藍 
2012年1月9日上午5:06
  • 何為完美的感情???獨立個體各異優缺磨合一起, 缺憾美比完美更固更久。
kc 
2012年1月14日上午2:11
  • 不錯,我們不應奢望擁有完全感情,因為沒有人,包括自己在內,是完美的。所以都說相愛很容易,兩人相處卻需要很大耐心,遷就及包容。假如家明沒死,也難保他和啊 Yan 會否真的可以白頭到老呢。

CH 
2012年1月8日上午6:44
  • 還有,最後自殺身亡的 Hazel 的媽媽。這些女性的悲劇,都是因為她們將自己的幸福,都押在她們選擇的男人身上。Brenda 則是過猶不及。都是可憐的女人。

kc 
2012年1月10日下午2:27
  • 天下間可憐的女子何其多.... 只好慨嘆,好男人都不知往那裡去了!

Wai Ling 
2012年1月5日上午11:48
  • 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許 . 對錯 價值 ? 沒有標準答案 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 . 可能給多一次機會 結局仍是一樣 .
kc 
2012年1月8日上午12:16
  • 不錯,感情事最是複雜,很難分得清對錯得失,一切都是因緣。

 1128 
2012年1月2日上午5:40
  • 講漏1個 - 與Yan同叫葉梓恩殺了老公+死了仔的師奶

kc 
2012年1月3日上午12:02
  • 對,她肯定又是一個可憐的,遇人不淑的女性。我覺得編劇加入這個葉梓恩,作用是提醒啊 Yan,復仇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放下仇恨,才可釋放自己,重新出發。

1128 
2012年1月2日上午4:56
  • Brenda has nothing, emotionally...she's got money, properties, business.....but no one loves her + she loves no one即使George, 也是買回來的鴨.  Brenda的一生是可悲的

Saturday, 31 December 2011

《天與地》VI: 1992 灰色軌跡

C《天與地》第二十集,  知道了當年雪山事件真相的啊 Yan,因為真相太殘酷,遠遠超過她可以承受的,所以決意離開。

最後做電台節目的那一晚,她對聽眾如是說:

「一九九二年,發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影響我到今時今日。
這不是波斯尼亞戰爭爆發,不是鄧小平南巡,不是陳百強離世。
現在我很想問大家,你們的一九九二年,發生了甚麼事?
我好想知道,有沒有
更重要的事發生過..

如果有的話,可能我就不會躲藏在自己的世界,為自己難過。」

也想起,一九九二年的我到底在那裡 ?

昨天和幾個舊同事飯聚,說起來,他們都和很多香港人一樣,在六四之後對香港的前途失去信心,為了下一代的將來,決定離開土生土長的香港。
他們三個人,因為都是高學歷的專業人事,申請移民一點難度也沒有。
結果在九一/九二年間,他們一個移居了澳洲,一個到了新加坡,另一個雖然沒離開,但也拿了居英權,以防萬一。

至於我, 那一年,也不在香港,正流浪在外。
我離開香港,卻不是政治原因,只是,看了三毛,好想像她一般,到處流浪,看看這寬闊美麗的世界。

那些年,我先後到過歐美各國,當然到過西班牙,為的便是學西班牙語,還有我喜歡的 Gaudi, Picasso, and flamenco。不過沙漠我倒是沒膽量去,因我怕冷又怕熱,更怕遇上沙漠風暴。所以非洲只到過摩洛哥 Casablanca (是的,是為了那北非諜影, As time goes by...),及位於撒哈拉沙漠邊沿的 Marakesh。

其後,也像三毛,萬水千山走遍,從歐洲橫過大西洋,到了北美洲,繼而南下中美洲墨西哥,及南美各國。到秘魯,看了她寫過的納斯卡之線,也到過迷失了的印加 文明古國瑪丘比丘,又似捷古華拉般,在玻利維亞高山披星戴月趕路,夢裡花落知多少.... 那些不要問我從那裡來,也不要問我往那裡去的,年輕的流浪歲月....  我的一九九二年,便是那樣子過的。
說回這集,到了結尾,啊 Yan 望著家明送給她的發聲公仔生日禮物,想起的,是他們四人夾 band 時唱的一首《灰色軌跡》。歌詞灰暗,就像 Yan 發覺被自己最好的三個朋友騙了十八年,  感到失落,徬徨及迷網的心情...

是的,我們都是曾經這樣,踏著灰色或者是其他顏色的軌跡長大的。


今夜,在二零一一年快將過去,二零一二年即將到來之際,你又可記得,一九九二年,你在那裡,發生過甚麼事.?

無論如何,希望你新的一年,會比去年的好。
也希望你未來的人生軌跡,會比過往的燦爛,更多姿多彩。

Happy New Year!


《灰色軌跡》
作曲: 黃家駒 
填詞: 劉卓輝



酒一再沉溺 何時麻醉我抑鬱
過去了的一切會平息
衝不破牆壁 前路無法看的清
過有哪些掙扎與被迫


*踏著灰色的軌跡 盡是深淵的水影 
我已揹上一身苦困後悔與唏噓 
你眼裡卻此刻充滿淚 
這個世界已不知不覺的空虛 
喔哦...
不想你別去*


心一再回憶 誰能為我去掩飾
到哪裡都跟你要認識
洗不去痕跡 何仿面對要可惜
各有各的方向與目的

**  


Comments:
 
Sam 
2012年1月20日上午11:06
  • 我也很懷念那些年輕時獨個兒浪跡天涯的流浪歲月。南美州也是我很想去的,現在有經濟條件,卻苦無時間,人擁有愈多,反而沒以前的自由,奈何!
 kc 
2012年1月21日下午1:53
  • 凡事總有兩面。年輕時沒那麼多顧慮,想做就做,的確比較自由,卻每每因此而付出沉重代價。年長了,在工作,家庭上都背負多了責任,自然不可能再任性莽為。
 

 1128 
2012年1月1日上午4:10
我諗我地就快斬雞頭燒黃紙
原來你都睇三毛...
José意外過身
對三毛的打擊太大
1992年
我年少無知
做了一個自以為是的衝動決定
懶係愛情偉大
離開香港
去了鬼地方
8年後頂唔順回香港
i was a super stupid seven during that 8 years
wasting my precious youth....
 kc 
2012年1月2日上午1:43
  • 「斬雞頭,燒黃紙」?哈哈哈,真的很欣賞你的直接和幽默!又,原來你我都是蠢人,我當年離開香港,最主要的原因亦是和你一樣呢。
1128 
2012年1月2日上午2:06
  • 一生人蠢一鋪金已經足夠..i'll never allow myself to do that kind of foolish things again


Thursday, 29 December 2011

《天與地》V:Change

《天與地》的劇本寫得細膩,人物性格特出,而且在劇中都跟著情節發展成長和有所變化。
其中黑仔和鼓佬兩個,正中有邪,黑中有白,絕非一般電視劇的人物忠奸分明。

正如第十二集,啊 Yan 在她的電台節目中如是說:

「人是很奇怪的動物。每個都是獨立的個體,但是又會互相影響,然後在不知不覺中成長,改變,成長,再改變。
但每個人改變的方向都不同,走的路也不一樣。
有 人會選擇積極向上,發憤圖強;有人會選擇開開心心,求求其其就得。
以前熟悉的好朋友,都了今時今日,會變成一個你曾經熟悉的陌生人。
人會變,整個世界都正 在改變,但難道,接受人會改變,就不去執著,他原本是一個怎樣的人?
如果連我們也放棄去堅持,去關心,那我們將來怎樣對下一代說,怎樣去面對,這個每一秒 都在改變的世界?
人是很奇怪的,始終都要無可奈何地去接受改變這個事實。」

當年在雪山上飢寒交迫,首先提出,及勸服黑仔吃家明以續命的,是鼓佬。
首先動手的,卻是在帳幕內,正在發高燒,病得頭腦混沌的 Ronnie。
人吃人,當然只是一個隱喻。
為了生存,他們吃掉的,不只是家明的肉體,而是家明作為樂隊靈魂一直堅持的理想。
後來,三人雖然因此得以生還,但背負沉重罪咎,一生因此而逆轉。
鼓佬為了贖罪,茹素,加入工會運動,幫助工人爭取利益。
黑仔卻因此豁了出去,放棄了年輕的音樂理想,投身金融業,為了名利,不擇手段。
兩人走向善與惡兩個極端,就像他們二人駕的車,一黑一白。
最幸福的是 Ronnie。因為局部失憶,忘記了在雪山上發生的事,可以坦然結婚生子,過簡單但快樂的生活。

有分析將劇中人吃人理解為六四血腥鎮壓,將林,陳,黃三人的變化,解讀為救贖者,麻木者,和違忘者。
亦因為這六四聯想,令《天與地》終於在內地被禁。
翻看早前編劇周旭明的訪問,他也承認當初這故事的構思的確受到六四啟發。
但他也補充,「人食人只是gimmick。到開拍時,考慮到鬥爭片太多,於是放大友情、現實世界的無奈,炮製出這套浪漫片, 或坊間形容的文藝片。」

我明白,六四是很多香港人(包 括我在內)一道傷痕,不想回憶,未敢忘記。所以看這劇,有六四聯想,最自然不過。
可是,我覺得,即使劇本初期有六四事件影子,但相信經過後來不斷的潤飾, 改動,整個故事的譽意早已超越單一的政治事件,已提升至探討人性黑暗面,探究人處於絕地,或者生死關頭,在正義良知及自身利息安危之間,如何選擇。
另外便是描寫一群滿懷夢想的年輕人,如何在成長過程之中,歷練生活和現實社會中的挫折失敗,面對繼續堅持,還是無奈妥協的決擇問題。
當然,劇中還有很多有關現實社會中為了追求名,利,權,勢,如何進行勾心鬥角,背叛,出賣,欺騙,壓搾,等等不啻於人「吃」人行為的刻畫。
所以純粹將故事與六四事件掛勾,未免太簡單化了問題。


再說回故事中人物面對生命中的重要挑戰或誘惑時自覺或不自覺所產生的的轉變。
變化最極端的,當然是林保怡飾演的鼓佬。他由善變惡,惡變善,再由善變回惡,其實都有跡可尋。
年輕時的鼓佬,曾經在 Pop-Up 拾到一個錢包,他想將之據為己有,可是被家明發覺,堅持要將錢包交還客人,但那人收回錢包,卻發現裡面的三千元不見 了,以為是家明偷去,和他們發生爭執。後來,他們問鼓佬,他是否真的取走那三千元,他否認,但心中有愧。後來走到街上,看到有婆婆擺賣白蘭花,他用三千元 向她買了一束白蘭花,就是為了減少內疚,為自己的一時貪念,作出保償。這與他在雪山回來之後,為了救贖,投入工運,如出一轍。

第十四集,林保怡飾演的鼓佬,就像三次不認主的彼得,說了三個謊言:

1. Ronnie 終於記起在雪山發生的事,陳怕這事一旦公開,會對 Yan 做成傷害,所以騙說 Ronnie 這 只是他的幻覺,並要求林配合。林起先不願意,但也顧慮這事對他選舉的負面影響,於是,他決定說這一個謊話。

2.  他看到自己的選舉橫額被人毀壞塗污,氣上心 頭,以牙還牙,將對手的橫額也扯下,警察到來,他的助手 Cloris 向警察說謊,說他只是想幫把被破壞的橫額掛上,他在旁不在聲,算是默認了。

3.  為了挽救因太太有婚外情 事件而下落的民望,他在電台訪問中,坦然承認這事實,卻為Gina解脫,他也要為這事負上責任。因為自己一直以來忙於工作,忽略了妻子,懇求Gina給他機會,讓他們可以重新再 來。他把自己塑造成偉大的情聖,結果爭取到選民的同情。他這番說話,也感動了原本想離開的 Gina,她更為他的真情表白感到內疚,對他說,無論以後發生甚麼,她再也不會離開他。

人性之中,有善有惡。當人面對外界誘惑,在人類良知與金錢名利權貴利益之間要作出決擇之際,為善為惡,只在乎一念之間。
三個看似簡單,微不足道的謊言,把他送上成魔的不歸路。像劇中神父說的:

「善與惡,一切只在乎一念之間。
人性的良知,原本來就是最脆弱,最不堪一擊,最容易為撒旦所擺佈,
一個人雖然只簡簡單單說了三個看似微不足道的謊言,
已足已背叛,人性本來最真善美的一面。」

由善變惡的過程,林演來絲絲入扣。
劇集末鏡頭凝著林的那個詭異的笑容,令人不寒而慄。


自始,他變本加厲,為了追回失去的時間,他變得比任何人都沒有底線。也放棄了茹素。
第二十二集末端,他拿起刀叉鋸血淋淋的牛扒,悠然自得,那眼神之凶狠,與之前的黑仔無異。
諷刺的是,失去事業名利的黑仔,卻決意反璞歸真,退出股壇,重拾他的吉他,玩 band 為樂,反而生活得更輕鬆。
直到他驚覺鼓佬的野心,為了保護 Emma,他不得已重出江湖,就是要對付鼓佬。
二人的正邪角色再度轉移,劇情及人物性格之迂迴曲折,使結局更令人期待。

Comments:

 梁煒翎 Winnie 
2012年1月15日上午9:04
  • 谢谢你昨天关注我的博文!那天我突然见想起‘志明与春娇’里的‘最后的玫瑰’歌曲也想到亦舒的家明跟天与地家明的连带关系,让我思考再贴博文吧。哈哈

kc 
2012年1月16日下午2:48
  • 見笑了,謝謝到訪及留言,也期待你的博文。

1128 
2012年1月1日上午3:53
  • 誰沒有幾個面具去營生呢? 我只知道,  唔做壞事唔害人就算

kc 
2012年1月2日上午2:41
  • 昨晚看了大結局,很欣慰鼓佬終於回頭是岸,最後為救小家明而死,因果報應巡還,冥冥之中似有定數,很是唏噓。

Sunday, 11 December 2011

《天與地》IV: 舊區雨聲和99個金幣

《天與地》最別於一般劇集的是,它貫徹之前Dr. Dylan 所提及的樂與怒精神,無論是故事的內容以至音樂,攝影,演員的對白,都極有此劇獨有的性格,充滿批判性,經常挑戰觀眾習慣的價值觀,道德底線,及耐性。目的藉此刺激起大家的思考,討論,探索出自己的看法,不要甘於人云亦云。

因此劇中主角會引用《小王子》,聽非主流的 rock 'n roll 音樂。

因為女主角 Yan 是電台音樂節目主持,所以有些時候更索性借她的口,直接提出對一些人,一些事的看法。
例如,第十三集,佘詩曼飾演的 Yan 在她的電台節目中,說了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有關雨聲。
由舊區的雨聲,反思這個城市的變遷,慨嘆舊區的獨特性格及色彩隨著巨形豪宅和高架公路的發展逐漸淹沒,整個城市變得規劃化,死氣沉沉;
「就像做人想保持自我愈來愈難一樣。」與之前第七集說的相互呼應。

「舊區的街道比較狹窄,樓宇屋簷的規格大小不一,加上冷氣機和伸往街上的各種招牌,令同一場雨從大角咀落下來,所發出的聲音都很不同。
就像許多人不同的腳步聲,有走得快的,有走得慢的;對前景充滿希望的步伐,對前路感到茫茫的步伐;有老人家的,有後生仔的。
當你對比起中環的雨聲,你自然會覺得,我們這個城市,
本來處處都是大角咀這種舊區,本來處處都應該是如此多姿多采的,
但當我錄這段聲音的時候,一位露宿者對我說,雨聲已經跟以前的很不一樣了。
是因為多了許多大形豪宅?高架公路?還是屏風大廈所造成的死氣沉沉?
總之雨聲變得越來越像中環,
就像做人想保持自我愈來愈難一樣。

不要覺得奇怪,為什麼我會有興趣聽一個露宿者對雨聲的看法,可能只是沒有人願意跟一位露宿街頭的人聊天而已。
要棲身街頭的滋味,我不懂得想像,但是我願意聆聽他們的故事,
因為我覺得,每一人都有他們想跟別人分享的話語。
在街上的你,我知道你明白我的意思的,是嗎?」

另一個是有關九十九個金幣的故事。
九十九個金幣,誘發人性的貪婪。

「曾經聽過一個故事。一個富翁,因為妒忌一個貧窮的廚師過得比他快樂,所以將一袋放了九十九個金幣的布袋,放在廚師門口。
廚師拾到之後很興奮。他將金幣倒 出來數。奇怪,為什麼只有九十九個?他尋找遍整間屋,也找不到那個金幣。他不甘心。
於是,他想辦法賺錢來集儲成一百個金幣。
廚師知道他弟弟全副身家就只有一個金幣。以前,他和弟弟感情很好,父母過身的時候,弟弟很傷心,每天晚上發噩夢,他每晚都守在他身旁,牽著他的手,讓弟弟能睡得好一點。
可是今天,為了這個金幣,廚師竟然串同其他人來騙走它。人為了貪念,為了錢,就會變。
變得埋沒良心,就連親情也不顧。富翁用九十九個金幣來誘惑人的貪念,令這個人,為了一個金幣,而出賣他的至親。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這九十九個金幣,又是些甚麼呢?
是社會的知名人士,給我們的道德標準?來自父母,補習學校的所謂教育?是一個好朋友的離開?
還是身邊的人,對他的責怪和埋怨太過嚴苛,所以,他才會變成這樣?
如果是的話,那麼,這個人,就是那九十九個金幣,九十九個無知,卻自以為是的金幣。」

兩個故事,合共超過五分半鐘, 很發人深醒的獨白,在黃金時段播送的電視劇中的確少見。
難怪一般看電視只為娛樂,不喜歡動腦筋的觀眾看得不明所以,感覺乏味。

幸好,還有真正懂得欣賞的一群。


Comments:
 
 
薰之 
2012年1月19日上午9:53
  • 自我,在現代社會裏,已近乎一種奢侈品。不過,再怎麼貴的奢侈品,都會有人買得起的,只要你有錢。要買你的“自我”,你就要有足夠的錢,而貨幣是“孤獨”。
kc 
2012年1月21日下午1:28
  • 不錯,所以,我寧願選擇孤獨。

藍藍 
2012年1月9日上午7:21

  • 文字重溫 細味故事內涵
kc 
2012年1月14日上午2:18
  • 很喜歡雨聲的故事,因為我一向也是念舊的人,喜歡舊事舊物,也念念不忘舊時人。

Saturday, 3 December 2011

《天與地》III:樂與怒


《天與地》第七集有很多關於樂與怒的篇幅。
由 Joe Junior 飾演的,服務了三十年的電台 DJ Dr. Dylan,因為所播的音樂比較冷門,收聽率低,所以被迫退休。他的心願,是舉辦一個屬於香港人的 rock'n roll 音樂會。

他和佘詩曼飾演的 Yan 在劇中
以下有關 Rock 'n Roll 的對話:

Dr. Dylan:「音樂對於很多人來講,只屬於情歌兩個字。
我不介意我喜歡那種音樂會不會消失,我是介意我所喜歡這種音樂背後所代表的,沒有人覺得再有沒有價值。」

Yan: 「Rock 'n roll 所代表的?」

Dr. Dylan:「你看看我們這個世界,看看這個城市是甚麼樣的,除了錢之外,我們已經分辨不出是非黑白。
我們每一人都被環境訓練得好像倒模出來一樣。
喜歡同一樣的東西,喜歡同一樣的電視節目,支持同一種政治立場
信奉一種生老病死的做人方式
This city is dying... you know ?
這個城市正步向死亡,你知道嗎?」

Dr. Dylan 最後開咪那天,臨別再在大氣電波中詳細解釋他對
樂與怒的看法:

「到了今時今日,依然有人問我,何謂
樂與怒精神?
這問題,我答了幾十年,來來去去,都是不難講的幾句說話。
樂與
是一種獨立精神,敢於抗拒建制,追求自由,愛,勇往直前....
其實何止是 rock'n roll,我們做人,不是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嗎?」

很是讚同。
是的,現今社會已有太多為了追求名利,隨波逐流,分不清,或者是不願意去分清楚是非黑白的人,所以,有自己看法,不會人云亦云,忠於自己的原則,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實在難得。
 

香港的樂壇,不一直就充斥著這些被包裝得全都面目模糊的所謂偶像派歌手嗎?

我之所以喜歡羅力威,除了欣賞他的才華,也正正是為了他這份不妥協,敢於堅持自己的傲骨。

在這一集,也有描繪陳,林,黃,及家明早年夾 band 的種種苦況,他們各人,走在一起,自然是因為對音樂的熱誠。但他們每一個,都要面對來自家人,女友,經濟,及生活等不同的壓力。因此,
他們也曾爭吵,差一點放棄。

劇集中,他們租用了九龍城一棟舊樓,貪其租金便宜, 在天台練歌,飛機就在他們頭頂飛過,飛機噪音不絕,卻也沒抹殺他們對音樂理想的追求。正如一位網友指出,真的很有 BEYOND 的影子。

這集也有提及胡士托音樂,及
Jimmy Hendrix, Little Richard, Chuck Berry..Rolling Stone, Bob Dylan.. 等樂與怒歌手的名字。說真的,我對樂與怒也不太熟悉,不過,Beatles, Bob Dylan 倒也是我喜歡的。

此外,當然不會忘記,
家駒 最後的一張 專輯,就叫《樂與怒》。裡面有大家最熟悉的,由家駒作曲,填詞,兼主唱的《海闊天空》。

不過,我更喜歡的,卻是專輯裡的另一首歌,《情人》:



真的很想念家駒和他的音樂。

Comment:
 
ER 
2011年12月4日上午1:50
  • 血 腥的罪與惡感由第一集伸張至第七集以樂與怒的精神世界向金錢萬歲、對人吃人的現今社會提出的控訴,莫不令人深深感受到 This city is dying 或 This world is dying 的苦困。面對這殘酷的世界,人莫不選擇了陳,林,黃 ,Yan 及其他配角的抉擇 。自責,逃避?相信失憶是最佳的選擇,但為何人遍遍要懷念,尋找失去的年與月曰。昨日的好是否真實又或僅是[年少無知 ]的情懷?
 

Tuesday, 29 November 2011

《天與地》II: You're in my mind

《天與地》由黃貫中負責配樂,當然不乏 Beyond 的舊歌,如第一集便有家駒的《不再猶疑》。

 
黃德斌找陳豪和林保宜出來聚舊,但兩人都很冷淡,不想再提舊事。
其間,鏡頭一轉,回到十八年前的那個晚上,他們在佘的穿針引線下認識了家明,同樣在酒吧,四人第一次上台夾 Band 的情景。他們當時唱的,正是家駒的《不再猶疑》。
歌詞道盡年輕的心,對前路充滿信心與期盼:「夢想有日達成找到心底夢想的世界 終可見」



除了家駒的舊歌,阿 Paul 也親自為這劇作了兩首歌:主題曲《天與地》及 片尾曲《年少無知》。
其中的片尾曲《年少無知》,與《不再猶疑》更 是互相呼應。慨嘆年少無知之時,不甘安於封建制度裡,迷信上街真理會達到,即使貧乏,用的是廉價結他,依然快樂, 。 只可惜,時光如流水, 逝去不復回。長大之後,發覺生活是一堆挫折,生命是必須妥協,青春的詩總會老,時間多恐怖。只有懷念,年少多好..



此外,也配合劇情,選用了Nicole Alden 的歌曲。包括第一集一開始的 Baby Now。
這歌第一句歌詞便是:Am I lost...  與這場景,佘詩曼飾演的 Yan,在痛失至愛之後,迷失於感情之中,不斷尋找愛的替身,苦悶迷惘的心情很貼切。



Nicole Alden 的歌曲於第二集又再次出現,給我的感覺更是深刻。
那一 場戲是說林保宜飾演的工會領袖,代替泉叔往電台接受訪問,完成訪問之後,走出錄音室,聽到電台正在播放 Nicole Alden 的 So Beautiful (Not Looking Back) ,歌曲已去到尾聲,Nicole Alden 慵懶,帶點迷幻的聲音不斷重覆的唱著: 

I am not looking back
I won't glance behind
I've got nothing but our future in my mind
You're in my mind, you're in my mind, you're in my mind,
you're in my mind, you're in my mind, you're in my mind....
 
觸動了他心中一些記憶。
 
他的眼睛除除劃過辦公室,落在他前面的辦公桌上的一張照片,照片中有三人,其中一個便是佘詩曼,旁邊,還有她一向喜愛的零食。
他呆住了...這時,歌剛好播完,耳邊即傳來電台的聲音,原來就是佘。
他隨即走近錄音室,看她是否仍在。但錄音室的門關閉,On Air 的燈亮著,她仍在內,他在外面,看不著她。
他很失落,慢慢離開了。

往事不堪回首,依然縈繞心頭。
纏綿不斷的歌聲,餘音杳杳,有如說不完,數不盡的思念...
You're in my mind...

是的,你,一直在我的腦海中。


So beautiful (Not looking back)

I’m not looking back
I won't glance behind
I've got nothing but our future in my mind

You’re in my mind
You’re in my mind
You’re in my mind

I never wanted anything but your time
Lose your pride
Let’s live inside each other's eyes
So beautiful
So beautiful

I’m looking out, the sky's so wide
I’m looking out, but you’re not here and I’m not fine
I’m holding on but you’re holding out sometimes

You’re in my mind
You’re in my mind
You’re in my mind

Let’s live inside each other's eyes
So beautiful
So beautiful

I’m looking out, the sky's so wide
I’m looking out, but I’m not looking back
I won't glance behind
I've got nothing but our future in my mind

You’re in my mind
You’re in my mind
You’re in my mind

You’re in my mind
You’re in my mind
You’re in my mind

Monday, 28 November 2011

《天與地》I

《天與地》這套原本是 TVB 2009年的台慶劇,拍竣兩年後才得見天日。上星期首播,雖然只是看了五集,已經覺得十分吸引。

此片集內容複雜,涉及人吃人(both literally and figuratively),友情歲月,人性善惡,理想與現實,罪與罰,Rock 'n Roll,  還有四男一女,很有那一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feel 的曖昧感情關係...

劇本寫得很細膩,編,導,演皆出色,攝影,剪輯更是精彩,電影感很強。好幾個畫面, 例如:


佘詩曼追逐在海面飛躍舞動的海豚,後來在山上迷路累極躺下閉眼小休,張開眼睛望到的,卻是美麗得令人屏息的,整個天空鑲滿如鑽石般閃爍璀璨的星星;


陳豪和邵美琪在八號颱風中逆風而行,然後回過頭來,放鬆身驅,任由強風把他們吹得東彎西倒,雙足離地,宛如在風中飛翔;

陳,林,黃三人,在婚宴後,知道沒能趕回電台做節目,很是擔心。於是不約而同回到婚宴場地,看著醉倒的佘詩曼,不想驚動她,就這看著她。
三人忽然童心大發,摺起紙飛機來。紙飛機在空中穿梭繽紛交錯,佘醒來看到,如在夢中...

這些場景,都拍攝得奇幻瑰麗浪漫,很有點超現實的味道。是無線劇集中少見。

那些時空交錯轉換得更是出神入化, 令人耳目一新。

例如:第一集末段,電話公司維修員工駕駛電單車送佘詩曼回家,道別時出奇不意在佘的唇上一吻,鏡頭一轉佘變了年輕版的阿 Yan,這才知道,原來佘在山上遇上家明,其實是多年前發生的事,雖然家明已經死去多年,但,她一直都依然放不下他。她終於明白,沒有人可以代替家明在她 心中的位置。所以,她決定和她的丈夫離婚,和她的情人分手,獨自生活。

第二集,林保怡飾演的工會領袖和他的前輩泉叔爭論工運的策略,是否應該終止絕食。
林堅持: 假如他現在就停止絕食行動,甚麼效果都沒有了。
這時鏡頭一轉,回到十八年前雪山上,和年輕版的林隔著時空展開這樣的一段對話:

「你如果不進食,你會死的。」
「做人要有準則,做事要貫徹始終。我們應該有一套知道甚麼是對,甚麼是錯的原則。」
「你不要和我說,甚麼是對,甚麼是錯,我只知道,我不想死在這裡。」
「我今次就算餓死都不會放棄的。」

這些時空交錯,現在版與年輕版人物隔著時空對話的例子,俯拾皆是。
加上 Beyond 的音樂,使這個很久沒有追看過電視劇集的我也禁不住對這劇集很有期待。

希望會有更多家驅的歌,還有它之後的故事發展不會令我失望。



Comments:
 
1128 
2011年12月4日上午12:45
  • i watch it every night
kc 
2011年12月5日下午12:14
  • 上週五及今晚都沒得看,很是失落。

CH 
2011年12月2日上午12:31
  • 《天與地》的確是近年來 tvb 少有高水準的電視劇集。題材大擔新穎,拍攝技巧出眾,少年的陳,林,黃,及「家明」夾 band, 在九龍城舊樓練習,頭頂飛機聲不絕,真的很有未成名前 BEYOND 的影子。看後更令人懷念家駒 ....

Friday, 7 May 2010

我看羅力威 5月2日「亞洲星光大道2」的演出

星期日晚看了羅力威在「亞洲星光大道2」的演出,喜見他的歌藝進步了不少,在台上的表現揮灑自如,唱歌時全情投入,與「親愛的」互動及合唱尤其感動,衣著打扮,更漸見星味。

當晚,他唱了兩首歌,都是他自己作曲填詞的作品。
第一首《送給親愛的你》,原名《送音樂給親愛的你》,是羅力威於一月二十日,發生拍攝的不愉快事件後創作的。歌詞正正反映他當時沮喪疲乏的心情:

「最近總覺得很累
所有事情都不對
沒有了心情去面對
失去了力氣去挽回
當初堅持的路..」






這 首歌他先後在一月二十九日在「中大千人宴」,及一月三十日銅鑼灣的活動公開演唱過。這是他第三次公開演唱這歌。這肯定不是一首快樂的歌,今次在亞視自彈自 唱,更切合歌曲落莫的氣氛。他唱來亦見感人,至尾段可能想起太多不愉快的回憶所以眼泛淚光哽咽了,介紹第二首歌的時候很清楚聽到他的聲音也沙啞了…

跟著的《紅不紅》是一首我很喜歡,亦是我認為是他訖今最好,最感動人的歌。
這 歌完成於《送給親愛的你》之後。在那幾天,在無數親愛的透過不同方法給他安慰,鼓勵,及支持之下,他終於想通了,不再沉溺於負面的情緒之中,寫了《紅不 紅》。首次二月五日在理工大學公開演唱。這首歌的歌詞字字發自真心,很能代表他內心淡薄名利的價值觀與豁達的胸懷。我手寫我心,以歌回應傳媒的負面報導, 十分令人感動。且看他寫的詞:

     「    輕輕唱歌  不用多說話
              
不必理會世界的複雜
              
這個道理你們知道嗎
              
心裡有愛就這麼簡單

              
人爾虞我詐  是真或是假
              
有時候只能當作聽笑話
              
只要你和我  互相相信著
              
打敗流言是非

              
很多時候 話不是出於我嘴裡
              
所以請不要輕易的相信
              
請聽 我的一顆真心
              
我只好做好我自己

              
你們說的話 好話或壞話
              
我絕對不會當作聽笑話
              
每一字一句 我都相信著
              
你給了我希望

             
哦我知道 大家都只是為我好
             
為你 失去一切都沒關係
             
哦 我會更加努力
             
不會再讓你們擔心

             
哦我相信 世界原本是很美麗
             
沒有了欺騙和貪心
             
不去計較名和利
             
紅不紅真的沒關係

             
失去一切沒關係
             
最珍貴是擁有了你.…」



這首歌他在兩晚星光演唱會也公開演唱過。第一晚更特地換回「草餅裝」(他第一次參賽的衣服)唱這歌,用意再明顯 不過: 現在的羅力威依然是以前的羅力威,他唱歌並非為了名利,而是因為他真的喜歡唱歌,希望他的音樂能感動人。

那 天晚上,他更自我剖白,為自己的「自閉」,不懂表達自己可能做成他人不便致歉,很明顯希望在場的傳媒可以更明白他的內心,因此當晚唱這歌時是比較含蓄婉 約,娓娓道出自己啲心聲, 盼望得到大家的認同及諒解,可惜在場的傳媒充耳不聞,第二天的報導集中在與亢帥克「鬥串」不和等,有多負面就多負面,所以第二晚他再唱這歌時更多了憤怒, 委屈,失望, 及怨憤, 以歌發洩內心的不忿,及對不實的報導作出控訴。唱來澎湃激昂, 感情真摰, 令人為之動容。


相對演唱會第二晚的演出,羅力威在亞視星期日晚,唱同一首歌感覺却輕鬆了很多,經過了這麼一段日子,他的思想似乎更成熟了,有一種「看破自在」的釋懷感覺。整首《紅不紅》經過重新編排後, 感覺亦更豐富兼且有層次感。

從 這個演出,看得出威威很珍惜及重視與親愛的關係,他唱這歌的時候,不時望著觀眾席上的親愛的,更邀請他們一起唱,中段更從口袋中拿出口琴來吹奏了一段,令 在場的親愛的驚喜不已,吹完之後,他也很開心,很滿足的和親愛的繼續把這歌唱下去。當中有兩段,樂隊特別停了音樂讓威威和親愛的一起清唱,場面真的很震 撼,就如一位親愛的所說:「他帶領了樂隊,帶動了會場的觀眾。」整個氣氛儼如私人演唱會,十分精彩動人,整個演出堪稱完美…

以下是親愛的拍攝的版本,比亞視的電視版更令人感動。



特別推介以下這個由一個親愛的剪輯的 《紅不紅》心聲版,將亞視拍攝的畫面配上親愛的錄音,清楚聽到羅力威和親愛的大合唱,再加上羅力威在他的網誌的留言,效果非常專業:



 《羅力威:10/4 下雨天 星光錄影 送給親愛的你 紅不紅》  (節錄)


.....今天對我來說 又是一個難忘的日子 很久沒在比賽的舞台上唱歌給你們聽 和你們一起唱歌 今天你們都非常棒 謝謝你們 因為你們的合唱 你們的支持 你們的bi bi bi 你們的叫喊 才美滿了我 美滿了今天的演出

謝 謝那位送我口琴的朋友 無意中番開一件一件你們送我的禮物 一邊在感動 一邊看見了口琴 頓時想為今天的紅不紅 加入口琴的部份 因為覺得配合旋律應該還不錯 就在車上吹著吹著練習 口琴高手請多多包容 我只是為搞氣氛 呵呵 雖然犯了錯誤 只求你們開心就好 我會努力做好我自己  


晚安
羅力威

全文:  http://forum.adasonlo.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3168&extra=page%3D1

Comments:
  
Sunshine 
2010年10月30日上午1:05 
kc,謝謝你!撞進你的網誌,看着你上半年寫的這幾篇文字,有關威威的一幕幕在腦海裏重播,赫然發現我一直說不清喜歡他的原因,都在你這幾篇文字裏找到了。
 
kc 
2010年10月30日下午7:29 
謝謝你,歡迎到訪呢。 這幾個月裡,我也喜見威的成長。從「紅不紅」到「花無情」,明顯見到他的進步。真的很期待他的個人專輯。


Wing Yee 
2010年5月26日下午1:47 
KC..創作路原是艱難...正如我當初欣賞倫永亮一樣,有誰會喜歡他演譯"歌詞"這首歌,但今時今日,他已是殿堂級的音樂人...讓時間給Adason 去發揮吧!!

kc 
2010年5月26日下午9:09 
是的,我相信以羅力威的才華,假以時日,必可成為香港樂壇殿堂級人物。 我們且悉目以待!

Wing Yee 
2010年5月19日上午10:04 
用心唱既人,要有用心聽既人...紅不紅真的寫得好...每個真摯既創作人都曾經有這樣的心路歷程.

kc 
2010年5月26日下午1:39 
你說得對。
「不惜歌者苦, 但傷知音稀 」 (古傾城-古詩十九首之五) 希望羅力威可以堅持下去,努力創作多些好的音樂, 相信將來一定會得到更多人的認同!

Yahoo! 用戶 
2010年5月15日下午7:56 
"Music fills the infinite between two souls." (by Tagore). 如你所言, 我手寫我心, 你的文章與羅力威的音樂, 同樣從心而發, 隔空呼應, 同樣令人動容

kc 
2010年5月16日上午9:38 
謝謝你的留言,在你面前我是班門弄斧了! 泰戈意說得對,音樂無邊界,可以穿越時空,連接無限,的確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最佳共同語言。 很高興透過羅力威和他的音樂,認識到這許多愛護及支持他的朋友。
  
NOI CHING 
2010年5月11日下午8:09 
好多謝你!!
令我對這兩首歌的幕後故事....
 
kc 
2010年5月11日下午10:43 
不要客氣,我只是把我知道的寫出來吧。
 
april 
2010年5月10日下午11:13 
好好的分析,讓我了解羅力威作這兩首歌曲時的心情!聽到他的歌,會被他感動,因為他用歌把心聲盡情傾訴。當天我有去現場看錄影,他與歌迷大合唱,震撼的場面,直至現在仍瀝瀝在目 !奈何在電視如此感人的畫面一律欠奉!..

kc 
2010年5月11日下午10:40 
很羨慕你可以到現場看錄映,那氣氛想必更感人!

winter 
2010年5月10日下午2:01
多謝你既文章  比大家知道 更多既真相  我會幫你 傳頌出去

kc 
2010年5月10日下午4:12 
多謝你..是的,希望多些人認識羅力威和他的歌!
 
ER 
2010年5月9日下午9:02 
你的文如 羅力威的歌同樣精彩感情真至令人感動

kc 
2010年5月10日下午4:17 
謝謝你的讚賞,真正感動的是羅力威的歌,我網只不過說出真話。

Whitestone 
2010年5月8日下午7:58 
很用心的分享 , 把每首歌的故事和演出的次序都清晰的列明 , 讓不認識羅力威的朋友有更多了解.
 
kc 
2010年5月10日下午4:36 
不錯,正是這意思。羅威力是香港少有用心又有才華的歌手,希望多些人懂得印賞他和接受他!

  
miu miu 
2010年5月7日下午11:45 
好詳盡的分享
令到一d不熟識羅力威的人, 更加了解這兩首歌的幕後故事~
  
kc 
2010年5月10日下午4:25
謝謝你, 這正正是我寫這篇文字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