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與地》的劇本寫得細膩,人物性格特出,而且在劇中都跟著情節發展成長和有所變化。
其中黑仔和鼓佬兩個,正中有邪,黑中有白,絕非一般電視劇的人物忠奸分明。
正如第十二集,啊 Yan 在她的電台節目中如是說:
「人是很奇怪的動物。每個都是獨立的個體,但是又會互相影響,然後在不知不覺中成長,改變,成長,再改變。
但每個人改變的方向都不同,走的路也不一樣。
有 人會選擇積極向上,發憤圖強;有人會選擇開開心心,求求其其就得。
以前熟悉的好朋友,都了今時今日,會變成一個你曾經熟悉的陌生人。
人會變,整個世界都正 在改變,但難道,接受人會改變,就不去執著,他原本是一個怎樣的人?
如果連我們也放棄去堅持,去關心,那我們將來怎樣對下一代說,怎樣去面對,這個每一秒 都在改變的世界?
人是很奇怪的,始終都要無可奈何地去接受改變這個事實。」
當年在雪山上飢寒交迫,首先提出,及勸服黑仔吃家明以續命的,是鼓佬。
首先動手的,卻是在帳幕內,正在發高燒,病得頭腦混沌的 Ronnie。
人吃人,當然只是一個隱喻。
為了生存,他們吃掉的,不只是家明的肉體,而是家明作為樂隊靈魂一直堅持的理想。
後來,三人雖然因此得以生還,但背負沉重罪咎,一生因此而逆轉。
鼓佬為了贖罪,茹素,加入工會運動,幫助工人爭取利益。
黑仔卻因此豁了出去,放棄了年輕的音樂理想,投身金融業,為了名利,不擇手段。
兩人走向善與惡兩個極端,就像他們二人駕的車,一黑一白。
最幸福的是 Ronnie。因為局部失憶,忘記了在雪山上發生的事,可以坦然結婚生子,過簡單但快樂的生活。
有分析將劇中人吃人理解為六四血腥鎮壓,將林,陳,黃三人的變化,解讀為救贖者,麻木者,和違忘者。
亦因為這六四聯想,令《天與地》終於在內地被禁。
翻看早前編劇周旭明的訪問,他也承認當初這故事的構思的確受到六四啟發。
但他也補充,「人食人只是gimmick。到開拍時,考慮到鬥爭片太多,於是放大友情、現實世界的無奈,炮製出這套浪漫片, 或坊間形容的文藝片。」
我明白,六四是很多香港人(包 括我在內)一道傷痕,不想回憶,未敢忘記。所以看這劇,有六四聯想,最自然不過。
可是,我覺得,即使劇本初期有六四事件影子,但相信經過後來不斷的潤飾, 改動,整個故事的譽意早已超越單一的政治事件,已提升至探討人性黑暗面,探究人處於絕地,或者生死關頭,在正義良知及自身利息安危之間,如何選擇。
另外便是描寫一群滿懷夢想的年輕人,如何在成長過程之中,歷練生活和現實社會中的挫折失敗,面對繼續堅持,還是無奈妥協的決擇問題。
當然,劇中還有很多有關現實社會中為了追求名,利,權,勢,如何進行勾心鬥角,背叛,出賣,欺騙,壓搾,等等不啻於人「吃」人行為的刻畫。
所以純粹將故事與六四事件掛勾,未免太簡單化了問題。
再說回故事中人物面對生命中的重要挑戰或誘惑時自覺或不自覺所產生的的轉變。
變化最極端的,當然是林保怡飾演的鼓佬。他由善變惡,惡變善,再由善變回惡,其實都有跡可尋。
年輕時的鼓佬,曾經在 Pop-Up 拾到一個錢包,他想將之據為己有,可是被家明發覺,堅持要將錢包交還客人,但那人收回錢包,卻發現裡面的三千元不見 了,以為是家明偷去,和他們發生爭執。後來,他們問鼓佬,他是否真的取走那三千元,他否認,但心中有愧。後來走到街上,看到有婆婆擺賣白蘭花,他用三千元 向她買了一束白蘭花,就是為了減少內疚,為自己的一時貪念,作出保償。這與他在雪山回來之後,為了救贖,投入工運,如出一轍。
第十四集,林保怡飾演的鼓佬,就像三次不認主的彼得,說了三個謊言:
1. Ronnie 終於記起在雪山發生的事,陳怕這事一旦公開,會對 Yan 做成傷害,所以騙說 Ronnie 這 只是他的幻覺,並要求林配合。林起先不願意,但也顧慮這事對他選舉的負面影響,於是,他決定說這一個謊話。
2. 他看到自己的選舉橫額被人毀壞塗污,氣上心 頭,以牙還牙,將對手的橫額也扯下,警察到來,他的助手 Cloris 向警察說謊,說他只是想幫把被破壞的橫額掛上,他在旁不在聲,算是默認了。
3. 為了挽救因太太有婚外情 事件而下落的民望,他在電台訪問中,坦然承認這事實,卻為Gina解脫,他也要為這事負上責任。因為自己一直以來忙於工作,忽略了妻子,懇求Gina給他機會,讓他們可以重新再 來。他把自己塑造成偉大的情聖,結果爭取到選民的同情。他這番說話,也感動了原本想離開的 Gina,她更為他的真情表白感到內疚,對他說,無論以後發生甚麼,她再也不會離開他。
人性之中,有善有惡。當人面對外界誘惑,在人類良知與金錢名利權貴利益之間要作出決擇之際,為善為惡,只在乎一念之間。
三個看似簡單,微不足道的謊言,把他送上成魔的不歸路。像劇中神父說的:
「善與惡,一切只在乎一念之間。
人性的良知,原本來就是最脆弱,最不堪一擊,最容易為撒旦所擺佈,
一個人雖然只簡簡單單說了三個看似微不足道的謊言,
已足已背叛,人性本來最真善美的一面。」
由善變惡的過程,林演來絲絲入扣。
劇集末鏡頭凝著林的那個詭異的笑容,令人不寒而慄。
自始,他變本加厲,為了追回失去的時間,他變得比任何人都沒有底線。也放棄了茹素。
第二十二集末端,他拿起刀叉鋸血淋淋的牛扒,悠然自得,那眼神之凶狠,與之前的黑仔無異。
諷刺的是,失去事業名利的黑仔,卻決意反璞歸真,退出股壇,重拾他的吉他,玩 band 為樂,反而生活得更輕鬆。
直到他驚覺鼓佬的野心,為了保護 Emma,他不得已重出江湖,就是要對付鼓佬。
二人的正邪角色再度轉移,劇情及人物性格之迂迴曲折,使結局更令人期待。
其中黑仔和鼓佬兩個,正中有邪,黑中有白,絕非一般電視劇的人物忠奸分明。
正如第十二集,啊 Yan 在她的電台節目中如是說:
「人是很奇怪的動物。每個都是獨立的個體,但是又會互相影響,然後在不知不覺中成長,改變,成長,再改變。
但每個人改變的方向都不同,走的路也不一樣。
有 人會選擇積極向上,發憤圖強;有人會選擇開開心心,求求其其就得。
以前熟悉的好朋友,都了今時今日,會變成一個你曾經熟悉的陌生人。
人會變,整個世界都正 在改變,但難道,接受人會改變,就不去執著,他原本是一個怎樣的人?
如果連我們也放棄去堅持,去關心,那我們將來怎樣對下一代說,怎樣去面對,這個每一秒 都在改變的世界?
人是很奇怪的,始終都要無可奈何地去接受改變這個事實。」
當年在雪山上飢寒交迫,首先提出,及勸服黑仔吃家明以續命的,是鼓佬。
首先動手的,卻是在帳幕內,正在發高燒,病得頭腦混沌的 Ronnie。
人吃人,當然只是一個隱喻。
為了生存,他們吃掉的,不只是家明的肉體,而是家明作為樂隊靈魂一直堅持的理想。
後來,三人雖然因此得以生還,但背負沉重罪咎,一生因此而逆轉。
鼓佬為了贖罪,茹素,加入工會運動,幫助工人爭取利益。
黑仔卻因此豁了出去,放棄了年輕的音樂理想,投身金融業,為了名利,不擇手段。
兩人走向善與惡兩個極端,就像他們二人駕的車,一黑一白。
最幸福的是 Ronnie。因為局部失憶,忘記了在雪山上發生的事,可以坦然結婚生子,過簡單但快樂的生活。
有分析將劇中人吃人理解為六四血腥鎮壓,將林,陳,黃三人的變化,解讀為救贖者,麻木者,和違忘者。
亦因為這六四聯想,令《天與地》終於在內地被禁。
翻看早前編劇周旭明的訪問,他也承認當初這故事的構思的確受到六四啟發。
但他也補充,「人食人只是gimmick。到開拍時,考慮到鬥爭片太多,於是放大友情、現實世界的無奈,炮製出這套浪漫片, 或坊間形容的文藝片。」
我明白,六四是很多香港人(包 括我在內)一道傷痕,不想回憶,未敢忘記。所以看這劇,有六四聯想,最自然不過。
可是,我覺得,即使劇本初期有六四事件影子,但相信經過後來不斷的潤飾, 改動,整個故事的譽意早已超越單一的政治事件,已提升至探討人性黑暗面,探究人處於絕地,或者生死關頭,在正義良知及自身利息安危之間,如何選擇。
另外便是描寫一群滿懷夢想的年輕人,如何在成長過程之中,歷練生活和現實社會中的挫折失敗,面對繼續堅持,還是無奈妥協的決擇問題。
當然,劇中還有很多有關現實社會中為了追求名,利,權,勢,如何進行勾心鬥角,背叛,出賣,欺騙,壓搾,等等不啻於人「吃」人行為的刻畫。
所以純粹將故事與六四事件掛勾,未免太簡單化了問題。
再說回故事中人物面對生命中的重要挑戰或誘惑時自覺或不自覺所產生的的轉變。
變化最極端的,當然是林保怡飾演的鼓佬。他由善變惡,惡變善,再由善變回惡,其實都有跡可尋。
年輕時的鼓佬,曾經在 Pop-Up 拾到一個錢包,他想將之據為己有,可是被家明發覺,堅持要將錢包交還客人,但那人收回錢包,卻發現裡面的三千元不見 了,以為是家明偷去,和他們發生爭執。後來,他們問鼓佬,他是否真的取走那三千元,他否認,但心中有愧。後來走到街上,看到有婆婆擺賣白蘭花,他用三千元 向她買了一束白蘭花,就是為了減少內疚,為自己的一時貪念,作出保償。這與他在雪山回來之後,為了救贖,投入工運,如出一轍。
第十四集,林保怡飾演的鼓佬,就像三次不認主的彼得,說了三個謊言:
1. Ronnie 終於記起在雪山發生的事,陳怕這事一旦公開,會對 Yan 做成傷害,所以騙說 Ronnie 這 只是他的幻覺,並要求林配合。林起先不願意,但也顧慮這事對他選舉的負面影響,於是,他決定說這一個謊話。
2. 他看到自己的選舉橫額被人毀壞塗污,氣上心 頭,以牙還牙,將對手的橫額也扯下,警察到來,他的助手 Cloris 向警察說謊,說他只是想幫把被破壞的橫額掛上,他在旁不在聲,算是默認了。
3. 為了挽救因太太有婚外情 事件而下落的民望,他在電台訪問中,坦然承認這事實,卻為Gina解脫,他也要為這事負上責任。因為自己一直以來忙於工作,忽略了妻子,懇求Gina給他機會,讓他們可以重新再 來。他把自己塑造成偉大的情聖,結果爭取到選民的同情。他這番說話,也感動了原本想離開的 Gina,她更為他的真情表白感到內疚,對他說,無論以後發生甚麼,她再也不會離開他。
人性之中,有善有惡。當人面對外界誘惑,在人類良知與金錢名利權貴利益之間要作出決擇之際,為善為惡,只在乎一念之間。
三個看似簡單,微不足道的謊言,把他送上成魔的不歸路。像劇中神父說的:
「善與惡,一切只在乎一念之間。
人性的良知,原本來就是最脆弱,最不堪一擊,最容易為撒旦所擺佈,
一個人雖然只簡簡單單說了三個看似微不足道的謊言,
已足已背叛,人性本來最真善美的一面。」
由善變惡的過程,林演來絲絲入扣。
劇集末鏡頭凝著林的那個詭異的笑容,令人不寒而慄。
自始,他變本加厲,為了追回失去的時間,他變得比任何人都沒有底線。也放棄了茹素。
第二十二集末端,他拿起刀叉鋸血淋淋的牛扒,悠然自得,那眼神之凶狠,與之前的黑仔無異。
諷刺的是,失去事業名利的黑仔,卻決意反璞歸真,退出股壇,重拾他的吉他,玩 band 為樂,反而生活得更輕鬆。
直到他驚覺鼓佬的野心,為了保護 Emma,他不得已重出江湖,就是要對付鼓佬。
二人的正邪角色再度轉移,劇情及人物性格之迂迴曲折,使結局更令人期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