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2 April 2012

《桃姐》

                                                                         

恭喜許鞍華!《桃姐》在今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奪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編劇五個大獎,這亦是許鞍華第四次成為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                                          
                                                           
之前也說過,許鞍華是我最喜愛的香港導演。她導演的多齣電影,如《今夜星光璨爛》,《女人四十》,《投奔怒海》等,都是我最喜歡的香港電影之一。一向喜歡她的從容,低調,溫柔,敦厚,謙恭,慈悲,幽默,樂觀,堅毅,也喜歡她對社會對人的關心關愛,對電影的忠誠。

《桃姐》雖然並不是她最好的作品,但電影拍攝得平淡樸實,細緻感人,一如她其他的電影,充滿對人對事關心關愛的人文精神,加上葉德嫻的精彩演譯,電影今次成為本屆金像獎的最大贏家,絕對實至名歸。

《桃姐》一如,它的英文片名 A Simple Life,說的,只是一個平凡的人物,平凡的一生。
平凡的故事,卻往往最是動人。

導演許鞍華拍來沒花巧,平實,質樸,細緻寫實,但並不煽情。
看這電影時,眼淺的我,居然沒怎流過眼淚,但心中那份感動,卻久久揮之不去。
電影最令我感動的,不是桃姐與少主之間,廣被褒揚的主僕情;也不是電影引發起社會關注的香港人口老化,老人院舍不足,及服務欠佳等問題。

令我最感動的,是桃姐作為一個目不識丁,身份卑微的家傭,卻從來不會因此而自哀自憐,自暴自棄,而是一直在工作崗位上積極做好她的本份,盡心盡力,力求完美,鞠躬盡瘁,這份專業,樂業,敬業精神。這其實也是導演自身的寫照。

也 令我想起許鞍華前作《天水圍的日與夜》,拍的同樣是有關小人物的故事,鮑起靜飾演的啊貴,沒有了丈夫,住在天水圍這與市區隔絕的悲情城市,安貧樂道,從沒 有怨天尤人,只是自強不息,盡量做好本分,樂觀又積極地面對生活上種種的挑戰,仍舊可以堅強勇敢生活下去,更難得的是,她關心自己身邊的人,  還能將溫暖帶給他人。她的真心,熔化了陳麗雲飾演孤僻的婆婆,使她也能感到人間有情,放下怨憤,學習鮑起靜的啊貴,用微笑,面對人生。

電影裡的桃姐, 她明明不喜歡住老人院,卻因為不想成為Roger的負累,決定入住,還笑著對 Roger 說,「住老人院可啊,好,我歡喜。」老人家,為了不讓年輕一輩為他們擔心,往往口不對心。老人家的心事,年輕的你們,可有試圖了解?

桃 姐入住老人院初期,還要坐輪椅,行動不便,可是在能力許可範圍下,她依然堅持樣樣事親力親為,努力維持自專自重。然而,在老人院愈久,愈感覺失去了生存的 價值,成為他人的負累,曾經,她也想過放棄,可是,後來幸得 Roger 幾個舊同學來電,大家七咀八舌,懷念起桃姐以前種種對他們的好,特別是她的烹調手藝,令他們念念不忘,就是這份被欣賞及重視的感覺,令她對自己重拾信心, 回復鬥志,頑強地與命運作戰,終於可以不用輪椅,再次站起來。

許鞍華以她一向的觀察入微及女性特有的感性筆觸,將老人家的一些性格描繪得 活靈活現。例如電影的其中一幕,描述桃姐身體好轉,不用坐輪椅,可以走動之時,Roger和她,一起回到舊居,執拾衣物。問她,這些那些可要扔掉,桃姐摸 摸這兒,摸摸那兒,一味說,先放在那裡,結果什麼也捨不得丟。家中有老人家的,看到這幕,一定會會心微笑。

桃姐畢生竭盡心力,照顧 Roger一家,片中提及她中風前,還正為Roger預備晚餐。Roger自少習慣得到桃姐無微不至的照顧,家裡一切,從不用費心。飯來張口,喜歡吃甚 麼,桃姐總能做到。她出色的廚藝,更寵壞了他,連帶他的朋友,每次請客,桃姐總會花盡心思,不斷送上一道又一道的好菜,給客人享用,直到他們都吃不下,叫 停。然而,人總是對自身一直擁有的幸福,看成理所當然,直到桃姐中風後,沒有了她在身邊,Roger始驚覺桃姐的重要。一向備受照顧的少爺仔,終於放下身 段,反過來,學習照顧桃姐,甚至陪著她走完漫長的人生路..  對於這一切,桃姐心裡一定感到欣慰。

付出,當然不是為了得到回報。
然而,真心的付出,種下的因緣,繞了一個圈,最終還是得到回饋,善有善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電影也提醒了我們, 每一個人, 都要面對生命的無奈 ...
萬物總有自己的軌跡,每個人的來去,都有一定的安排,我們控制不了。
不錯,時間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
我們都必須經歷生,老,病,死。
一天,我們也會老。
正如牧師在桃姐床前禱告,引述聖經的這幾句詩篇所說的:

「天下萬物皆有定時,
生有時,死有時
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毀壞有時,建設有時
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
尋找有時,放手有時,懷抱有時,捨棄有時...」

一邊聽著,想起許多已經離我而去的至親,眼禁不住紅了..
是的,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過程,生死有時, 哭笑有時...
生命,從來就是不斷的失去,充滿遺憾,無論多哀傷,多不捨,我們總要學習接受及面對...
人生本是無常。面對天災人禍,歷盡生離死別,都教人更要珍惜,活在當下。只要在過程之中,真心投入,及享受生命的每一天,活得精彩,無怨無悔,無疚無憾,已然足夠。

桃姐的一生,當然說不上燦爛與繽紛,然而,她依然,為存活而快樂。淡淡的一生,淡淡的微笑,為身邊的人帶來不少溫暖的回憶,即使走到盡頭,仍然滿載著生命的餘溫。

每個人都會老去,正如許鞍華說的,“歸根結底,每個人都是孤單的”。
但願,在走到生命最後的途上,有關心自己的人在旁,倍伴生命最後一刻,使自己即使要走,也沒走得那麼孤獨,徬徨....



 

Comments:
 
Sam 
2012年5月5日上午10:31
  • 電影拍攝得很真實。可能人到中年,特別關注很快要面對「老,病,死」的問題。我不怕老,也不怕死,但像桃姐一樣,最怕失去健康,到時變成他人的負累。很欣賞電影中秦沛演的一角,假如老了,還能像他這麼樂觀,愛笑愛玩,不時逗他人開心,也不錯呢。
 kc 
2012年5月6日上午1:44
  • 像秦沛這樣愛玩愛笑,又會哄女性開心的人,最受女性歡迎,不過只適合做情人,不宜當丈夫,所以切不可與他太認真。桃姐明知道他是騙她,借她的錢去尋歡,也不去拆穿他,那是因為她並不愛他,只視他為朋友,才可以這樣包容.... 
kc 
2012年5月6日上午1:47
  • 我也怕病,成為他人的負累。所以我支持安樂死。
 
Sam 
2012年5月8日下午2:18
  • 借錢去嫖的確有點那個 ... 不過,桃姐死後,他也有到場致祭,證明他知道她對他的好,心中有愧,總算良知未泯。

ER 
2012年4月23日下午4:35
  • 看桃姐 不其然 想起了老一代富有人家的奶娘。好善之家多有好的奶娘 視少主如寶桃姐之能夠盡心歇力照顧少主,相信老主人當會是宅心仁厚之士,不會將桃姐如奴僕般呼喝使用。現今年代丶有傭人的家庭為數不少,但相信要找一個如桃姐般的忠僕侍奉少主一生肯定不易。沒有好的僱主,那來好的傭人。若然有丶也衹會是短暫的。轉過來,若桃姐沒有用心待老主人及少主一生,怎能有如斯好的回報。桃姐與Roger 早已如家人一般的親切,祗不過是透過一次將要面對離別(或死亡)的危機才原全地釋放出來。

 kc 
2012年5月6日上午2:01
  • 不錯,感情從來是相方面的。電影中桃姐與Roger的主僕情可以這麼感動人,是因為兩人的感情有互動,交流。桃姐真心付出,Roger 感恩圖報,缺一不可。


 CH 
2012年4月23日下午1:19
  • 《桃姐》正如你說的,拍攝得平淡,感情真摯卻不煽情。我看這電影時也沒哭,讀你這篇文章之時反而引不住,流了淚。
 
1128 
2012年4月22日下午1:06
  • i cried several times when i watched this movie, even we understand 生,老,病,死 is the fundamental life cycle, it's hard for us to confront that



Friday, 6 April 2012

囍宴.廚藝


早前辛苦了幾個月,終於完成一項艱巨的工作,為了獎賞自己及工作夥伴,特別在灣仔的《囍宴廚藝》設宴,慰勞大家。
《囍 宴.廚藝》位於灣仔道,就在之前不久到過的 Le Mieux Bistro 樓上。


《囍 宴.廚藝》由Jacky Yu主理,是香港最早開始的私房菜之一。近年業務發展迅速,在港九多個地區都有開設分店。曾經到過永豐街的《囍宴.甜藝》,  Element 的《囍宴.滋選》,試過不同的菜式,最有印象的菜式是它的芥末胡麻醬伴日本溫室蕃茄、鎮江排骨,擔擔麵、桂花薰蛋、及甜品如蕃薯薑湯漏黃湯圓等。這 《囍宴.廚藝》私房菜卻是第一次嘗試,所以很有期望。

我們訂的是七時,但因為工作提早完成,早到了,一推門入內便喜見 Jacky 本人,適時餐廳內還未有其他客人,見機會難得,便請他和我們來一張合照,Jacky 也很大方應承了。後來聽其他員工說可能因為業務繁忙,他並不常在此,我們第一次來便碰上他,也可算是有緣吧。

《囍宴.廚藝》的裝修很有 Jacky 的品味,和其他分店一樣,是以紅色為主,但這裡就多了一份氣派。除了牆上的掛畫,獎狀外,還有陶藝製品,琉璃擺設, Jacky 的廚藝著作,及自家醃製的梅子、柑橘等。



菜單每晚有兩款不同價錢的選擇,訂位之時要選好,菜式每星期更換。

未上菜之前,先送來開胃小吃:梅子花生及自家製辣椒醬。
花生配梅子,又是第一次試,花生用水煮過,軟硬適中,沾上酸酸的梅子,的確很開胃。


我們當晚選擇了每位四百五十元的,菜式如下:

頭盤有三款:  蝦兵蟹將配法國麵包 ,  炭燒豬頸肉肉乾鮮蝦柚子沙律 ,   蔥油涼拌蟲草花

其中我最喜愛的是那道沙律。豬頸肉燒得很香,加上鮮蝦,配上酸酸甜甜的柚子,感覺很清新。



蔥油涼拌蟲草花則最為特別。
從未吃過蟲草花,只聽過冬蟲夏草,知道是名貴藥材。原來兩者並無關係。
蟲草花不是花,而是人工培養的一種真菌,與常見的香菇等食用菌很相似,呈橙黃色,吃起萊味道亦相近。翻查資料,知道蟲草花 性質平和,不寒不燥,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以及蟲草素等成分,對增强人體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作用,看來也是一種新發現的健康食材。




蝦兵蟹將配法國麵包,有點像蝦多士,不過,才料更豐富,塗在法國麵包上的餡料除了蝦之外,還有蟹肉,加上鮭魚子,更是甘香。



吃罷三個前菜不久,主菜上場。
首先是名字十分有詩意的雲上東玻醉千層 ,是這裡的得獎名菜。





顧名思義,是源自杭州東坡肉,但加上新意,賣相衝破傳統,將東坡肉批成長條,裹著梅菜再捲成漂亮的中式高塔,很能顯示廚師的刀工及心思,肉片得薄,炆得入味,入口溶化,加上梅菜及醬汁,送白飯一流。

第 二道主菜是金牌口水雞,是著名川菜的變奏。


我不太吃得辣,但因為同檯客人是好此道者,所以之前並沒有著廚房做少辣,心想自己吃少些就是了。果然,一見這道 菜,顏色豔麗,中間一只大大的紅辣椒,襯上翠綠的蔥花,殺是好看。材料除了雞肉,還有意想不到的皮蛋,香茜,花生,及粉皮,我只挑選了皮蛋和少許雞肉吃, 皮蛋夠糖心,中和了辣味,不錯。喜歡吃辣的客人一試之下,更一致好評,稱讚這道菜並不單純是麻和辣,香茜,皮蛋,花生和粉皮,豐富了這道菜的味道,吃起來 有很複雜,卻層次分明的感覺。

吃完這兩道味濃郁,辛辣的主菜後,跟著來的是紅棗桂圓燕窩雪葩。
冰涼的雪葩,配上養顏的紅棗桂圓及燕窩,好讓我們將味蕾洗清,以便迎接之後的主菜。



香茅柑桔松鼠魚 , 又是一個驚喜。這應該是上海菜松鼠黃魚的現代版,雕了花的魚經油炸過真像一只松鼠,賣相更漂亮可愛,  香茅柑桔煮成的醬汁,比起傳統色甜酸汁味道更清新。大家看著這道菜,頻頻拍照,都差點不捨得吃。



養生清泉大白菜,湯很清甜,    


薑米炒蘭度,用了大量薑蓉,很香。這菜看似平凡,卻是甚花功夫。蘭度是芥蘭菜最嫩的部分,做這道菜,要逐一將芥蘭兩頭切去,只取中間最嫩的部分,還在每一條蘭度都中間開花,使炒起來漂亮點。


甜品是私房秘製杏仁豆腐。


這並不是我們吃慣傳統的杏仁豆腐。而是囍宴的秘製版本:底層是充滿杏仁香味的糯米軟糕,中間是晶瑩剔透的 gelatine,再加上新鮮水果及薄荷葉,很特別的一道甜品。客人都感到很滿意,他們在外,都未吃過如此精緻及富創意的中菜,翌日見到其他同事還津津樂道。

雖然這噸飯不算便宜,但可以令他們有如此深刻印象,也算是物有所值。

Comments:
 
1128 
2012年4月6日下午11:30
  • no pain no gain

 kc 
2012年4月7日上午1:02
  • 對,我從來不相信世間有不勞而穫這等事。雖然所付出的,和得到的,未必是正比。但,盡了力,努力過,總算過得了人,過得了自己。

 Ng 
2012年4月6日下午2:46
  • The 'squirrel fish' looks more like a porcupine! Haha! Every dish looks and sounds delicious.. Jacky Yu's creativity shines through each photograph! I shall have to try this soon :-)

Monday, 26 March 2012

《春嬌與志明》

恭喜楊千華憑著《春嬌與志明》在第卅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封后。
這是去年在 我這篇:我看金庸武俠小說《二》郭襄的網誌寫的有關這電影歌曲的一小段後記,現特別將它獨立成章,以示祝賀。
原文在此:

https://draft.blogger.com/blogger.g?blogID=1175811281815071267#editor/target=post;postID=659390397148263371;onPublishedMenu=allposts;onClosedMenu=allposts;postNum=2;src=postname



昨天看《春嬌與志明》。
春嬌與志明在香港因性格不合分手,輾轉北京重遇,愛火重燃。
後來,她卻發覺他一腳踏兩船,所以決意再次和志明說再見。在卡拉 OK 房,獨自選唱了她最喜愛的《別問我是誰》。
音樂聲甫起,我已經覺得十分熟悉,原來就是 我在這篇網誌引述過,有關郭襄的一首歌。
春嬌唱至中途,哽咽起來,泣不成聲。

這,也是整齣電影最能感動我的一場,看著,眼角也濕了,卻已無淚。



以下是這歌 完整的歌詞:

《别問我是誰》歌詞

從没說過愛着誰
為誰而憔悴
從來没有想過對不對
我的眼中裝滿疲憊
面對自己總覺得好累

我也需要人來陪
不讓我心碎
讓我愛到深處不後悔
其實我並不像他們說的
那樣多刺難以安慰

愛人的心應該没有罪
為何在夜裡却一再流淚
每天抱着寂寞入睡
生活過得没有滋味

别問我是誰
請與我相戀
我的真心没人能够体會
像我這樣的人不多
為何還要讓我難過

别問我是誰
請和我面對
看看我的眼角流下的淚
我和你並没有不同
但我的心更容易破碎

週末台北(三): 最好的時光

喜歡台北,其中一個原因是它的咖啡店。我並不是特別喜歡喝咖啡,卻很喜歡泡咖啡店,特別是旅遊在外的時候,走得累了,找一間環境舒適,充滿特式的咖啡店歇歇腳,點一杯特式飲料,當然最好還有美味的蛋糕甜品,享受一下難得的閒情,  恢復體力,重整心情,再次上路。

台 北有質素的咖啡店,多不勝數,我曾經到過,及比較有印象的,就有位於信義誠品書店內的 Eslite Tea House;  台北車站附近雲門舞集的多稼咖啡;西門町的老字號咖啡店「蜂大咖啡」;忠孝東路崇光百貨公司內的 Afternoon Tea;及忠孝東路附近後巷的小型特式咖啡店如「陽光空氣花和水」等。

我最喜歡的,卻是位於中山北路2段18號,距離捷運中山站不到五分鐘路程,集電影,文化為主的《台北之家》內的咖啡店,以侯孝賢電影命名的《珈琲時光》。




中山北路附近的小巷咖啡店臨立,也有很多特式小店,賣本地設計,手作,公平貿易,環保等產品。






《台北之家》建於約一九二五年,現在被列為三級古蹟,前身是美國駐台領事館。1979年中美斷交,領事館因此關閉。
為 妥善維護古蹟空間,由台北市文化局疾呼奔走,經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贊助新台幣六千萬元,將建築物本體修復後,委託由侯孝賢導演擔任理事長的【台灣電影文化協 會】經營,將其活化為以電影文化為主的藝文空間,本建築物定名為《台北之家》,並於 2002年11月10日正式開館。
 



這裡有可容納八十八座位的
《光點台北》電影主題館,每日播映六場影片。二樓多功能演講廳常配合影展開放座談,還有藝文展覽室、多媒體展示館及辦公室。

《咖啡時光》位於地面層,面向綠草如茵,古樹婆裟的庭園,   極高的天花,典雅的佈置,充滿文藝,閒適及有點兒慵懶的氣息。
很配合電影《咖啡時光》中所指的「品嘗咖啡的一段時光 ─ 能夠讓心情沉穩,重新調整步伐,再度面對人生,繼續走更長遠的路之前的那段恬靜時光。」

那天,我點的巧克力慕思蛋糕,及特式飲品,「最好的時光」。



選擇這特飲,一方面是因為它的名字,及餐牌上對這名字附加的解說:
「最好,不是因為最好所以我們眷念不已,而是倒過來」很能引起許多聯想。

另一方面,當然是因為這也是侯考賢導演的電影的名字。
這電影是舒琪演出的電影中我最喜歡的一齣。電影分三個部分,說的是在三個不同年代,三種時光中的三個愛情故事。
三個故事,題為《愛情夢》,《自由夢》,和《青春夢》。
三段情緣,同樣是短暫,沒結果的, 失落的愛情故事。


無論是年輕的生命中不經意的邂逅,或者是沈默的付出,遙遙無期的等待,抑或是現代社會裡,赤裸裸毫無掩飾互相廝磨卻又彼此傷害的情慾糾纏,一切,原來都是只是一個夢,全都是鏡花水月。大千色相原是空。虛幻的,還有人生,何只愛情...?
正如金剛經有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只是,我等紅塵痴兒未能看破,只有繼續尋尋覓覓,苦苦執迷於其中。



那個慵懶的下午,人在旅途,偷得浮生,儘管心情像最近的天氣,有點兒低迷,模糊一片,看不清前路,然而不失平淡,恬靜,及閒適。


坐在《光點台北》的咖啡廳,慢慢啜著這名為「最好的時光」的特飲,不其然,想起過去生命之中,幾許值得回味的時光.... 
只覺有限溫存,無限辛酸,就像這飲料,帶有三分蜂蜜的香甜,七分蘋果的青澀及微酸,那些點點滴滴,緩緩流過心頭。
忽然之間頓悟,明白到,原來,最好的時光,就是失去的,過去了的時光。生命中曾經經歷的高低跌拓,悲喜,苦樂,都已在無聲的歲月中,悄然漏走,留下的,只是無限的唏噓,回憶,纏繞在心頭。

不錯,最美好的時光,都只能活在回憶裡,正因為留不住,我們才更加戀戀不捨,因為失去,我們才會永遠懷念。


當時光飛逝,一切已經過去,當中有
多少期盼,失落,歡喜,悔恨,憂傷,都不再重要,
因為最好的,都已成為過去,一切,都不一樣。


Comments:
 
Yahoo! 用戶 
2012年5月9日上午1:50
I believe there is always a 最好的時光 in each of our life stages (infants, toddlers, children, teens, young adults, adults, older adults, and seniors). It is because our values and expectations are dissimilar in different stages. For instance, 最好的時光 in the younger stages is having a lovi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parents. 最好的時光 in the older stages is having a successful career. When a 最好的時光 in a life stage is gone, there is always another 最好的時光 in the next life stage. We never run out of the 最好的時光.
  

CH 
2012年4月1日上午7:53
我很沒看過《咖啡時光》,但很喜歡喝咖啡。一如這電影所形容的,每天在匆忙的工作之中,偷閒坐下來,品嘗一杯靚咖啡,享受「 能夠讓心情沉穩,重新調整步伐,再度面對人生,繼續走更長遠的路之前的那段恬靜時光。」


kc 
2012年4月1日下午2:39
同意,雖然我不大喝咖啡,但很喜歡吃下午茶,想也必有同樣功效。

 
Sam 
2012年3月31日上午3:15
我也看過《最好的時光》,同意是舒琪代表作。
三個故事中最喜歡第二段。張震已婚,卻鍾情歌妓舒琪,故事名為《自由夢》,偏偏男女主角都是最不自由,身不由己的悲劇人物。正如片中引梁啟超的詩:「明知此是傷心地,亦到維舟首重回,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樓下晚濤哀」 
kc 
2012年3月31日下午2:36
我也最喜歡《自由夢》這一個明知沒結果,一開始就註定是悔恨的故事。
全段沒對白,以默片形式呈現,更有說不出的悲涼。

Sam 
2012年5月5日上午10:50
最近重看這電影,有另一番體會。
我發覺,最好的時光,不一定只存在過去中。就以我個人來說,雖然青春不再,但總算事業有成,生活安定,不用像以前少年的我般為學業前途感到徬徨,所以對於我,現在,才是最好的時光呢。

kc 
2012年5月15日下午11:52其實,我也頗享受人生這階段的。正如你說,經過多年打拼,事業終算略有所成,生活穩定,經濟也有一定基礎。然而,想起青春不再,以往的夢想與理想也早拋諸腦後,生活太多妥協,惆悵舊歡如夢,心中難免戚戚然。

Saturday, 17 March 2012

週末台北(二): 欣葉101食藝軒

遊台北當然不能沒有美食。
上次試過令我很感滿意的創意台式料理《大山無價》,原本今次想試另一間類似《大山無價》位於山林中的《食養山房》,可是因為今次去的是週末,《食養山房》很早已經訂滿了位,只能 waitlist,惟有放棄,留待下次再試。

今次下榻的酒店是位於信義區,離台北 101 很近。所以第一晚的晚餐決定前往位於台北 101 大樓內的《欣葉食藝軒》。



從酒店步行五分鐘便到達。首先要乘扶手電梯到二樓, 在接待處核實 reservation ,方可乘坐電梯往六十樓,  再轉電梯往八十五樓。




我之前到過台北多次,雖然也有逛過101大樓的商店,但從未上過 101 大樓的瞭望臺觀光,今次可以趁往欣葉吃飯一登高樓,欣賞一下台北夜景,也是賞心樂事。
可惜當晚台北像香港一樣,煙霧迷漫,能見度不高,這是當晚拍攝到的從餐廳往外看到的夜景。



這裡午餐及晚餐都有套餐供應。午餐由每位880 至 1680 新台幣。
晚餐則比較貴,最便宜的每位要 1,680 新台幣,還有 每位2,280 和 3,280 的,分別是多了名貴菜式如佛跳牆,南非鮑魚,及魚翅,龍蝦,燕窩等。
我們今次主要是想試這裡的台菜,所以只點了每位1,680 的套餐。
飲品則要了台灣的高山烏龍茶。

首先來的是開胃小點:酥炸小魚和涼拌黃瓜。



跟著是欣葉四喜拼,包括:  五味九孔,和風鮮干貝,台式香腸,蒲燒鰻魚。


清燉花膠盅的才料豐富,(包括有花膠,土雞,江瑤柱,豬骨,冬菇等),十分滋潤清甜,一點也不油膩。是當晚我最感覺滿意的一道菜。



喝完湯之後,下一道菜是翠綠蒸明蝦。大蝦有七吋長,用大量蒜蓉蒸熟,很鮮美。



跟著的第四道菜是魚,有兩款選擇,沙茶白滄或龍鬚藍斑。我們兩款都想試,便每人點了一款。
龍鬚藍斑是用粉絲來包裹魚肉後再炸,外面的粉絲炸香了看起來像龍鬚,很別緻,點藍莓乳酪吃,這醬甜中帶酸,減少了炸物的油膩感。



沙茶白倉賣相沒甚特別,但淡淡的白倉魚肉配上小許 spicy 的沙茶醬,味道卻出奇的好,甚至比起之前的龍鬚藍斑更佳。



第 五道是櫻花蝦季節筍。
我一向不大喜歡吃筍,怕它的味道太濃,所以對這道菜沒甚期望。但見菜端上來,艷紅的櫻花蝦甫在雪白的筍絲上,很清淡,很漂亮。
櫻花蝦 的味道很香,筍絲很嫩,吃來很清甜,有點像蘿蔔,一點也不像我記憶中不喜歡的筍的味道,我原本只想試一口,卻最終把整碟櫻花蝦連筍絲都吃光了。



烏魚子炒飯卻比較失色。烏魚子太乾,也有點腥,飯也沒甚特別,與之前在《大山無價》吃過的烏魚子雞油香菇炒飯相距甚遠。



幸好甜品還可以。

心形的洛神酥配上新鮮水果,及一小碗揶果西米露,給這晚餐來了一個很美滿的結局。


因為之前忘記了把餐牌拍攝下來,怕自己不記得吃過的菜式,所以便向服務員再要餐牌,
那服務員知道原委後,便索性特地將當晚的菜式打印鑲好,送給我們做紀念。

單是這份心思及殷勤的服務態度,已經令我們感到不枉此行。

縱使這噸晚飯,飲料連加一共三千九百多新台幣,合港幣大概一千元, 殊不便宜。但以這裡的環境及景觀,價錢尚算合理。
我想,下次來台北,我依然會願意再次到來,試試它的其他菜式。


Comments:

CH 
2012年3月19日下午12:26
  • 看這裡的環境及裝潢,欣葉食藝軒走的顯然是高級,fine dining 的路線,與我之前去過忠孝東路的老店很不一樣,價錢似乎貴了一點,不過那景觀倒真的很吸引。

 Sam 
2012年3月18日下午1:55
  • 世界各大城市的高樓 (包括台北 101) 大都去過.. 以夜景而言,始終覺得香港最美。

Sunday, 11 March 2012

週末台北(一): No Place Like Home

上星期又是用了公司 Team award 獎金和同事去台北度週末。
這已是五個月來第三次到台北,但依然很享受,三日兩夜的行程,吃吃美食,逛逛街,喝喝下午茶,輕輕鬆鬆,很悠閒的度過。
最大的驚喜卻是來自第一次選擇住宿, 以MIT (Made in Taiwan) 與新興文化創意為經營理念的精品設計飯店HOME HOTEL。。



Home Hotel 是位於信義區,離台北 101 很近,顧名思義,是以家作為概念,營造舒適,溫暖,感覺,令客人有置身於家的感覺。
酒店的口號就是: No Place Like Home



酒店電梯前的牆壁上便是寫著:「金窩銀窩,不及自己的泥窩。」
英文模仿了《星球大戰》中的智者 Yoda 說話的倒裝句法:"Mudhole, Slimy, My Home, This is...", 很令人忍俊不禁。



  酒店於2011年8月才正式開幕營運,所以裝修簇新,感覺時尚,又充滿藝術氣息。



酒店有提供原創客房,驚艷套房,寬逸套房不同類別的房間,我們選擇的是基本的原創客房。
房間不大,但享有 台北 101 景觀。




酒店與多個台灣本土家品,家飾設計,藝術團體合作,除了提供客人溫暖舒適的住宿環境,也提供一個台灣原創設計商品對外展現的舞台。
譬如房間的家具是由有情門設計家具供應,茶杯以至浴室的漱口杯均為新太源藝術工坊製作,




還有歐萊德O’right 品牌的綠色產品綠茶洗髮水,柔順劑及淋浴露,既環保,氣味又芳香,所以用後愛不釋手,臨走向酒店買了一套回港。
價錢不便宜,要千多新台幣,但仍覺得物有所值。



酒店房間內供應的桂花綠茶,由小茶栽堂自然栽培,顏色漂亮,桂花味道清香。臨走也買了一些回港自用及送給友人。
三袋裝的小罐茶葉 售一百元新台幣,合港幣二十八元,禮品裝桂花綠茶,二十袋的,則售六百元新台幣。





房 間內提供客人免費飲用的樽裝水名為泰山Twist water ,亦大有來頭,原來是台灣第一支環保包裝水、第一支取得碳排放標籤包裝水、台灣區唯一榮獲 FoodBev 媒體 2010 年全球對未來最友善的容器,亦於一一年十二月榮獲「台灣精品獎」,成為食品業第一支獲選「台灣精品獎」的產品。



酒店設有的 i Prefer 精品商店,作為台灣的藝術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的創意平台,藉以將台灣的藝術文化,介紹給世界各地的旅客。
酒店的 Logo 是用英文字母 H 加中文的人字組成,突顯人的重要性。



為了讓客人可以體驗台灣的文化藝術,酒店又為每一間房間的客人預備了有台灣風情的小禮物。
我這次住宿時得到的是BrutCake手作布藝餐墊及杯墊。



這一套老 Brut Cake 古布餐墊,顏色古樸,用料考究,用的是中國江南的手工老土布,布齡至少二十年,采集天然棉花,經過繁複的工序,純手工的紡織,才能造就這布特有的堅韌耐用與質樸美感。

Brut為法文,取自於藝術風格 ~ Art Brut,中文翻譯為“原生藝術”; Cake 意指幸福的,有甜味的。
Brut Cake致力創作的,是可以使用的藝術品。更利用回收的材質,能讓人明白,一件物品的壽命其實可以很長久,所以應該更珍惜物品,時刻有環保的心意。

總的來說,這是一家很有特色的酒店,雖然這裡的價錢不算便宜,亦沒有五星級酒店般豪華氣派,但因為我很認同它的以人為本,為旅客營造家的感覺的概念,及它的支持本土文化藝術及環保的價值觀,我下一次到台北一定會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