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31 December 2010

挪威的森林

          


我 不是村上春樹迷, 《挪威的森林》 是我多年前看他的第一本作品,很喜歡他淡淡的說故事的方式,及書中散發的孤獨,無奈,失落,淡淡的傷感。最近因為一位朋友的緣故,我再次對 他的作品產生興趣,看了第二本他的書,《海邊的卡夫卡》 ,很被書中那曲折離奇荒誕,徘徊於真實與超現實之間的情節所吸引,留下深刻印象。適逢改篇自村上
挪威的森林》 的電影十二月三十日在港上演,這電影是法籍越南陳英雄導演,演員有《死亡筆記》 的松山研一,便引起我的興趣前往觀看。
 

《挪威的森林》 的電影不及原著,這是意料中事。一向出色的文學作品,都很難改編得好,又可保留原著的神粹。之前失敗的例子多的是:金庸的武俠小說 (如最近的書劍),張愛玲的《紅玫瑰白玫瑰 ,《半生緣》 ,及 傾城之戀 ,後者雖然有周潤發,許鞍華,也難逃此劫。唯一例外是李安執導的色戒》 ,豐富 了故事,又保留張愛玲的風格,真的是一部出色的作品。

《挪 威的森林》 這書寫的是一個很簡單的,關於一個卅七歲的男人,回憶年輕時和兩個性格截然不同的女子的愛情故事。背景是六十年代越戰韓戰爆發前後的日本,書中 整體的基調一如村上春樹的其他小說,沉鬱孤獨,有大量有關死亡的描寫,寫來卻絕不如港台電視劇般呼天搶地式的煽情,只是淡淡的,看完只覺無奈,有一種淡淡 的傷感, 就像是失去了一個很重要的人或一件很珍貴的東西的感覺......這書在日本已賣出七百萬冊,被譽為年輕人的愛情經典。

說回這電影, 它最失敗不是選角,松山研一的渡邊是合格的,清秀的外型加上孤獨的氣質,雖然怎樣看也不似十九歲。兩個女角則明顯與原著描寫的有距離。


看過原著的都應知道,直子蒼白,美麗,憂鬱,又帶點神經質,因為青梅竹馬木月突然的死,變得自閉,是比較難演的一角。綠則開朗活潑,思想古怪刁鑽,性格主動,敢愛敢恨,應該沒直子美。

電影中,演直子的是曾經演出巴比塔的菊地凜子,她的確有些憂鬱及神經質,可是卻不夠漂亮,不是我心中的直子。反而演綠的水原希子外型更與書中的直子相近。 她演綠是太漂亮了,也不夠活潑及開朗,演技亦極幼嫩,怎樣演也像是模特兒的她自己。突然想起,單以外形來說,香港年輕一輩的藝人中,可飾演這兩角的,可考 慮 TWINS 的鐘欣桐(直子)和蔡卓妍(綠)呢!

不過我最不喜歡這電影的,是導演陳英雄處理兩幕死亡場面, 手法太刻意,加上誇張的配樂,效果有些驚嚇,與村上的風格並不相符。


之前說過,村上的書的特色是,他說故事淡淡的, 看完之後有一種淡淡的傷感,  似是失去了一件很重要的東西,一個很重要的人的感覺,那無奈,失落的感覺,慢慢沉澱,再三回味之後,感到那藏在內心深處的傷痛,會變得沉重,卻絕對不是呼天搶地肥皂劇式的悲情。


雖然如此,這電影的攝影,音樂都是極專業的。個別的畫面特別美,Radiohead 的吉他配樂亦為這電影生色不少。只是剪接得太零粹,影響了整體的及故事發展的流暢度。有些部分拖得太長,有些細節卻交待得不清楚。電影中也保留了幾場 sex scenes,但點到即止,沒書中描寫的大膽。


總的來說,對村上春樹迷來說,這電影是令人失望的。

但假如你不是村上春樹的讀者,之前未看過這書,不妨把它當作一般愛情電影看,也還是有一定水準的。

最後,不得不提,電影保留了書中一些村上的精警的對白。

例如,渡邊說的:

「沒有人喜歡孤獨。只是不想勉強交朋友。要真那樣做的話,恐怕只會失望而已。」

還有最後,直子向渡邊說的:

「希望你能記得我,我曾經存在,而且曾經這樣在你身邊的事..」

類似的對白,在村上其他的作品也有出現過,證明了記憶對村上的重要性。是的,即使有朝一日,我們因為種種原因消失了,只要還有人記得我們,我們便會在其他人的腦海中繼續存在,不會真正的消失。


文字也有同樣功能,這也許是村上選擇了以文字記錄及表達他的思想感覺的原因吧。



                                  

      

      

*******************************************************************************************

後記: 村上春樹: 「我永遠站在雞蛋的那方」

有 些讀者認為村上春樹的作品很頹廢,很悲觀。我不同意。最近又再翻看這書兩次,我覺得《挪威的森林》 一點也不灰,只是散發一種孤獨落寞的傷感而已.... 村上春樹的文字優美,描寫感情細緻,適宜慢慢細心咀嚼。他只是借故事反映某一個特定時代,某一些人的特定心態而已,例如「挪威的森林」描寫的是日本越戰前 後一代年輕人於感情的抉擇中掙扎,迷失,到自我發現及成長的旅程, 色調自然比較灰。但,看書中最後渡邊告別了憂鬱的直子,迎向開朗敢愛敢恨的綠,暗喻他終於選擇擺脫了過去的陰影,迎接光明的未來。所以,主題仍然是積極 的。

最近翻看村上的資料,知道他於二零零九年二月獲頒耶路撒冷文學獎。看到他在頒獎典禮發表的「我永遠站在雞蛋的那方」的演說,更加深了我對他的尊敬。

該獎項每兩年頒發一次,表彰對人類自由、社會公平、政治民主具貢獻的作家。歷屆得獎者包括西蒙波娃、羅素、米蘭昆德拉等。當時正值以色列政府空襲迦薩,村上因而備受日本輿論壓力,但仍選擇赴耶路撒冷出席頒獎典禮。原因之一是他認為:

「太多人反對我來。我和許多小說家一樣,總是要做人們反對的事情.....  我來到這裡,我選擇親身面對而非置身事外;我選擇親眼目睹而非矇蔽雙眼;我選擇開口說話,而非沉默不語。」

他在以色列總統佩雷斯面前,發表了後來舉世震驚的「我永遠站在雞蛋的那方」的演說 ,公開批判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同時一吐作為文學創作者,希望透過描寫微不足道的個人,對抗既有權力和體制的深層意義。演講辭中,村上指出:

「以卵擊石,在高大堅硬的牆和雞蛋之間,無論高牆是多麼正確,雞蛋是多麼地錯誤,我永遠站在雞蛋這邊。」

「我寫小說只有一個原因,就是給予每個靈魂尊嚴,讓它們得以沐浴在陽光之下。故事的目的在於提醒世人,在於檢視體制,避免它馴化我們的靈魂、剝奪靈魂的意義。」

「我們都是人類,超越國籍、種族和宗教,我們都只是一枚面對體制高牆的脆弱雞蛋。無論怎麼看,我們都毫無勝算。牆實在是太高、太堅硬,也太過冷酷了。戰勝它的唯一可能,只來自於我們全心相信每個靈魂都是獨一無二的,只來自於我們全心相信靈魂彼此融合所能產生的溫暖。」

這樣一個有道德勇氣,社會良知,及敢於排除眾議,堅持自己信念,為維護每一個靈魂的尊嚴而寫作的的作家,他的作品怎會是散發「虛無,灰暗」的毒書?希望看他的作品的讀者都可以從這個正面的角度欣賞村上寫作背後的真正目的及誠意。

附上有關這演講全文以作大家參考。

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page=1&id=37158

Thursday, 30 December 2010

Australian Diary Company 澳洲牛奶公司




今天下午開始提早放假。
之前已買了票到百老匯電影中心看《挪威的森林》,想起很久沒去過《澳洲牛奶公司》,便決定先到那裏吃午餐。到達時大概十二時半,已有一條長長的人龍。等了十分鐘才有位。



叫了我最喜歡的雞蛋三文治,奶茶,因近日天氣乾燥,便再加一客滋潤養顏的蛋白燉牛奶。
首先來的是蛋治,金黃香滑的雞蛋夾在厚厚的,柔軟的麵包中間,是我吃過最好的。



第一次試的蛋白燉牛奶也一樣出色,雖然梢為甜了些少,但很滑,很 creamy,牛奶味道濃郁。
很簡單但美味的一餐。



同檯的男女叫了這裡著名的茶餐,有火腿煎蛋,叉燒通粉,多士,咖啡茶,看來很豐富,下次或許可以一試。

Tuesday, 23 November 2010

Czarina 莎厘娜餐廳




我很喜歡羅宋湯,吃過最好的是香港俄羅斯餐廳中歷史最悠久之一的 Czarina 莎厘娜,位於香港大學附近的般含道 (近正街)。

今天又到大學開會,想起很久沒有去過莎厘娜,便決定去那裏吃午餐。




點了set lunch,因不餓,所以不要它的頭盤 - 雜錦沙律,當然有要這裡最出名及我最喜歡的羅宋湯,跟暖暖的 牛油麵包吃,是最佳配答。這湯依然很有水準,小小酸,小小辣,味道剛剛好。




主 菜只得兩個選擇 ,香煎龍利柳或咖喱牛肉飯,因不太好胃口,所以還是點了魚。但賣相及味道都不及附近新開的 Pesto Cafe 那麼出色,價錢卻貴了十多元,難怪今天午飯時間都只有六成滿,光顧的大多是上了年紀的老主顧,來這裡是喜歡它的懷舊氣氛多於食物,所以不計較味道。

坐在我 隔離的...一對年老夫婦,點了德國豬手,看來不錯,下次或可一試。



餐廳裏面有一對聯:

「世事無窮做到老時學到老
人生有盡得寬懷處且寬懷」

以前沒有留意,現在看來很有意思。



說 起莎厘娜,對我來說又是充滿回憶的地方。
唸書時故然很多時候光顧,但最印象深刻的是那年我剛升上大學,開學第一日碰巧又是我的十九歲生日,和我一起升上這 大學的中學同學便趁機屈我請客,午餐就設宴在 Czarina。對於當時仍然是學生的我來說,是昂貴了一點,但大家開心,已是物有所值。

那年的生日真難忘,回想起那青荵歲月,一晃眼就過,就像那歌說的:「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很是感慨....

後記:
早 前讀報知道莎厘娜餐廳將要結業,卻不記得確實日期。
今天剛好行經般含道,順道往那裏看看,去到卻只見重門深鎖,已經人去樓空。
門外張貼了一張紅紙,寫著 「光榮結業」,就像不久之前銅鑼灣的利苑粥麵。
想起又一間與自己青春歲月有著深刻回憶的老店,一如很多舊事舊物舊人,來不及說再見,便已永遠消失於茫茫人 海之中,不勝唏噓。

-- 2013-3-20

Thursday, 14 October 2010

《看海的日子》

最近有一位朋友,因種種原因決定離開香港,遠走他方,在一個陽光明媚,可以看到海的地方暫時停留。看他的留言,表示每天望著茫茫大海,不知何去何從,心中只覺迷妄。

沒有甚麼可以幫助到他,唯有找來這首《看海的日子》,希望這清新的歌詞及輕快的旋律可為他驅走一些煩憂,也希望他此去路上平安,事情解決後,早日歸來。



《看海的日子》



習慣於孤單中看海

冥想中少不了無奈

嘆怎麼身旁人事天天多變改

讓我的思想飄遠海

讓我的憂傷寄雲外

在某天可會尋獲心中的摯愛


我喜歡清風裡獨唱

我的心中充斥幻想

我再於感情途上放任地流浪

每顆心都驚怕受創

我的心偏一傷再傷

逝去的感情從未刻意勉強

不再有相干

未見的可有著期望

已去的不想回望

滿瀉的感情常被努力地埋藏



習慣於孤單中看海

冥想中少不了無奈

嘆怎麼身旁人事天天多變改

讓我的思想飄遠海

讓我的憂傷寄雲外

在某天可會尋獲心中的摯愛


我喜歡清風裡獨唱

我的心中充斥幻想

我再於感情途上放任地流浪

每顆心都驚怕受創

我的心偏一傷再傷

逝去的感情從未刻意勉強

不再有相干


負愛的可會獲原諒

被棄的還能跌幾趟

那天找到答案....


ps    之前upload這歌的李克勤版本沒有了,惟有找來原唱者版本放在此,聊勝於無。

Friday, 8 October 2010

《將時間帶到.寂寞》觀後感






從羅力威國際歌迷會論壇得知,胡凱澄 (Ame ) 有份主演的「將時間帶到 。寂寞」九月二十九至三十日於世灣河文娛中心公演兩場。我一向對戲劇也很有興趣,Ame 又是統帥盟友,加上西灣河離我家不遠,所以決定入場支持。知道威及一眾星光成員會出席首映,但二十九號那天剛好是我的生日,一早有約,恐怕趕不及,只好看 第二場。

唸書時也曾以玩票性質踏過舞台,雖然只是跑龍套角色, 仍記得現場表演直接感受觀眾反應帶來的刺激。在外地旅遊時,亦會盡量抽時間看一兩場音樂劇或戲劇,體會當地的文化。回港後忙於工作,閒暇時間少了,電影和 戲劇之間只好選其一,這幾年都絕足劇院,想起來上一次在香港看舞台劇,是零五年的「煙雨紅船」,已是多年前的事了。

三十號那天晚上,因忙於完成一些手頭上緊急的工作,七時多才離開辦公室 到達西灣河文娛中心已差不多八時,大堂內人頭湧湧,見到有不少熟悉面孔的神沙(羅力威粉絲暱稱)都有到場支持。威因第一場已到過,這晚應該不會再出現了,惟有拍下他的簽名,聊勝於無。



準八時入場,我的座位雖然不是在大堂前,但也不算太 遠,可清楚看到舞台。台上很簡單的佈景,兩間電台錄音室,還有一座鋼琴。雖然未正式開場,男女主角都已在台上,他們分別坐在搭建的電台錄音室,時而低頭看 劇本,時而沉思,似乎是在倍養情緒。之前完全不知道這劇的內容,看佈景,心想應該是有關電台的故事吧。

演員方面亦只知道有 Ame,去到看場刊才讀到還有關逸揚(聽過他的名字但未看過他的表演),除了是演員,關逸揚原來亦是這劇的監製呢。其他演員還有Loli Lam 飾演的鋼琴手,林鎮威(此劇的助理導演)的侍應及日日送速遞員,還有兩位小演員,及聲音演出的梁奕倫。當然還有我們的 Relaxbear 的友情客串演出。在幻燈片中出現了兩次,都惹來一陣笑聲呢。

整套劇歷時一小時四十分鐘,其間沒有中場休息,沒有很堂皇的佈景,但一點也不覺沉悶。幾位演員,特別是男女主角,都演得很出色,很自然。他們還要兼顧即場演唱,難度什高,加上對白很多很長,卻難得沒有脫咀的情況, 真值得一稱讚。


這不是音樂劇,但劇中穿插了多首流行歌曲,大多由關逸揚現場在鋼琴伴奏下唱出, 關唱來很有專業水準,是一個驚喜。所選擇的歌曲亦配合劇情,效果很好,例如一開始,關逸揚就在鋼琴伴奏下唱出「誰人愛我」這歌,先聲奪人,很能帶出這戲劇的主題。

   「誰來愛我 小心愛錯 以免彼此無助
 還能熱戀誰 誰能受得起那麼多
 你最記得清楚
 誰來愛我 請好好對我
 猶如拿懾著星火 認真的我
 花開了總想結果 才令你這麼對我」

想不到Ame在劇中也有唱歌。她先是獨唱了一首鄭秀文的《醫生與我》,藉著歌詞清楚描繪了劇中男女主角相濡以沫,為對方療傷的關係:

  「 狂烈得瘋癲的愛戀 如病魔一般可怕
  我讓它擴散 才自覺控制它越難
  還是等醫好這個沉痛瘡疤
  到復原一天 也應該回家
*留醫在你的臂內療傷 治理這深刻的創傷
事實或是心窩脆弱 還是已經沒救藥」

另外又和關逸揚合唱了唱了《情未了》,Ame 的聲音很甜美,唱得亦很有感情,以業餘水準來說已是不錯。其餘還有多首歌曲,其中有些歌不全認識,有些忘記了歌名,記憶中好像有《最好不過》,《抱抱》.....等,  ..不過可能有錯漏,麻煩 Ame 或其他有入場的神沙可代為更正補充。

說回此劇:  這是一齣關於現代都市男男,男女之間追逐愛情的故事。亦是一個關於時間,空間,尋找,和失去的戲劇。

在劇中,關逸揚和 Ame 同是電台 DJ,兩人在電台節目中,為不少聽眾充當愛情顧問,他們的聲音,撫慰了不少傷心失意的人,當他們以為自己已參透了愛情,偏偏他們卻能醫不自醫,迷失在感情 的困獸之鬥而不自知。

關逸揚演的文卓楠,與梁奕倫飾演的程振斌相愛八年,但梁無故離去,關背負著情傷,念念不忘程,始終未能放下。
Ame 演的何雪睛,喜歡程振斌, 但程對她若即若離,這段關係亦令她非常苦惱。文卓楠與何雪睛後來偶然相遇,變了彼此感情上的依靠, 為彼此療傷。兩人卻並不知道,他們喜歡的,原來是同一個人。

最後關終於選擇離開,像電影《尋找周杰倫》(當提到這電影名字的時後,台下響起一陣笑聲,可能在場神沙像我一樣,想起《尋找羅力威》吧) 中失戀的上海女孩子般,放下感情的包袱,遠走他方,希望可以重新探索生命的意義,及尋找心中所愛。

正如關逸揚指出,這個劇訴說的,是每個人對寂寞的恐懼。
人因為害怕寂寞,所以努力尋找愛情。人們希冀愛情帶來幸福,可是,他們不知道,愛情同時帶來痛苦。

痛苦是因為害怕失去。愛一個人,總希望他/她永和永遠遠愛著你。但到頭來,你會發現,原來最後,無論多辛苦經營的愛情,都會變,都會失去。
或許,在現今社會,再不會有「天長地久」的愛情, 「曾經擁有」已是一種幸福。

文卓楠被程振彬違棄,他不明白,亦不甘心,經常問是否自己不夠好,所以一直放不低,把自己困在死胡同內。
何雪睛掛念不應該掛念的人。因為害怕受傷,變得冷漠,愛掩飾自己的感覺,更加不願意以真性情示人,由是更加寂寞。

這套劇的主題既然是寂寞,所以亦出現很多關於寂寞的獨白。例如:

寂寞是等一個人,寂寞是等一個不愛你的人。寂寞是一個人。
寂寞是在很熱鬧的人群裡,卻沒一個明白你的人。又或者與你喜歡的人一起,卻發覺與他她的距離愈來愈遠。
寂寞是掛念一個人。

除了寂寞,戲劇中亦借兩個男女主角的感情創傷,刻劃出現代都市男女關係的疏離,冷漠。就像張愛玲說:「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

劇中加入了兩位小演員,從小孩的角度看感情,簡單而直接。更反映出成年人世界的虛偽。
其中一幕,女孩請男孩吃雪條,男孩卻拿不定主意,既喜歡檸檬味,又想吃橙汁味,男子天性果然比女子多情!




這齣劇的內容及整體沉鬱調子,都令我聯想起最近看過健 吾寫的《健吾收音機》,這書已寫到第三輯,與這劇一樣,都是描繪現代都市新世代男男女女異性,同性,雙性的愛情故事,結局 (假如有的話),都蒼白而悲涼 ,真實又殘酷。與這劇一樣,健吾亦喜歡引用流行歌曲,將詞舖陳於故事中。剛出版的《健吾收音機III:說好的幸福呢》裡, 作者就引用了林夕寫的《 我們都寂寞》這其中一段歌詞:

「人人都不知道想要什麼,不知道擁有什麼。可能我們都寂寞。
一個人寂寞,兩個人寂寞。我不知道愛算什麼,而我算什麼。只因,我們都寂寞。」
與這劇寂寞的主題極之配合。

不知道關逸揚曾否看過這書,是否受到這書的啟發?又還是,這只是巧合,畢竟,古今中外所有愛情故事都大同小異,都不外乎是男男女女之間追逐的遊戲 都離不開 : 你愛的人不愛你,或者是不再愛你

正如《 紅樓夢》說的,誰是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


很喜歡這劇。或者,這是因為,內心深處,我和你和他/她一樣,也是寂寞的人吧。

多謝 Ame 的推薦,讓我欣賞到這樣一齣久違了的,很能感動我的舞台劇。

Sunday, 1 August 2010

不一樣的南非世界杯 (四)

今年的世界杯已曲終人散,我的愛隊西班牙以悅目的進供足球贏得冠軍終於圓了八十年的世界杯夢, 真的很為他們感到驕傲,特別感動的是,他們對悅目足球的執著,終於得到回報。

當大多數香港人和身邊的同事親友等都只知道支持巴西,法國,意大利,阿根廷 等世界杯冠軍球隊之時,我卻一直心繫西班牙。雖然明知他們從未贏過世界杯,在香港也比較少人孰悉。

我支持西班牙,因為我曾經在那裡居住過一段日子,很喜歡這個國家,有很美好的回憶。
更重要的,是因為我真心很欣賞他們對足球的  passion ,及他們多年來對進供足球的堅持。西班牙足球風格著重控球技術,小組短傳,踢法揉合拉丁足球的細膩及歐洲足球的快速,既有鬥牛勇士的奔放,又有藝術家的創意和澎湃的想像力,配合  flamenco 法蘭明歌舞曲的輕快浪漫節奏....加上有外形不俗的球星如  Fernando Torres, David Villa  及出色的 鋼門 Casillas,   整體演出給人的感覺是很華麗悅目。

西班牙的悅目足球,已為他們於二零零八年贏得歐洲國家杯,因此這屆世界杯,我特別對以巴塞隆納為骨幹的這隊西班牙國家隊很有期望。不過在分組賽開始時 可能因為心理壓力太大,加上 Fernando  Torres  傷愈不久,球隊未能踢出水準,首仗更輸了給瑞士,真令我有點擔心。幸好他們慢慢回復水準,在小組以首名出線,再在淘汰賽中先後擊敗葡萄牙,巴拉圭,德國,進身決賽,最後以一比零力壓荷蘭,登上皇者寶座,首次奪得大力神杯
 雖然相對歐洲國家杯他們的表演沒有那麼耀目,但他們的控球技術及流麗的組織依然是最出色,今屆可以奪鏢,實在是實至名歸。

在這屆世界杯七場比賽中,我覺得最值得回味的冠軍戰是四強賽中西班牙對德國那場比賽這場比賽是高手過招,除了技術,亦是兩個教練戰術較量。全場比賽只有十六個 罰球,沒有黃牌及紅牌,是一場乾淨利落的高水平較量,這場比賽只有一個入球,但球員展示極高的技術,傳球失誤極少是一場近乎完美的君子之戰 足以列為世界杯史上一場經典。

 

西班牙明顯有備而戰,鑑於德國曾以大比數擊敗英格蘭及阿根廷,為免重滔覆轍,西班牙隊今仗踢來小心翼翼,更顯出無比克制及冷靜,狄保司基變陣成功,收起狀態低沉的費蘭度托利斯,大膽起用新秀巴塞隆納小將柏度任正選。有效發揮強力的控球本色,令德軍疲於奔命。以 沙維為首的中場,做到控球在腳,控制了比賽的節奏,有效地削弱了德國的威力。西班牙面對防守力強的德國依然採取主動,利用半場緊迫令德國球員轉身也難,戰 略部署勝了德國。德國隊仍然採取穩守突擊,但遇上控球技術及組織比他們高的西班牙,一籌莫展。德國隊缺少主力梅拿,攻擊力比之前稍遜,在西班牙力壓下只能 防守。若非柏道貪功,西班牙這場應不只勝一球。
德國隊雖然輸了,但難得球員完全沒有不忿,比賽之後德軍上下都識英雄重英雄,對西班牙的技勝一籌皆心服口服,德國領隊路維亦認為西班牙勝出是因為他們的確技 勝一籌:


 「他們牢牢地把球控制在腳下,我們根本跟不上他們的節奏。」

其實這一場波德國球員也打得很好,只是西班牙技術及經驗事實比他們高吧。德國隊今屆在 領隊路維帶領下,表現出色,雖然無法擠身決賽,但其表現已贏得球迷掌聲。德國隊中不少是年近二十出頭的年輕球員,這支年青球隊潛力無限,四年之後必可捲土重來,爭取更佳成績。
 
決賽西班牙對著荷蘭,兩支都是從未得過世界杯冠軍的球隊,原本應該是一場精彩的勢均力敵的王者之戰。想不到卻由於荷蘭求勝心切,踢法粗野,頻頻犯規, 結果球證出示十四黃一紅,令這場冠軍戰,成為世界杯歷史上最茅的決賽。荷蘭在這場比賽得九黃一紅,整個決賽週黃色牌多達廿二張,是卅兩隊中最多的一隊,犯規次數高達一百廿六次。對於荷蘭足球選擇以再漂亮風格競逐世界杯,荷蘭名宿告魯夫亦痛心疾首。荷蘭不僅輸了獎杯,更可惜的,是賠上聲譽
 
荷蘭因為明知控球技術不及西班牙,於是便以粗野的攔截,打斷比賽的節奏,阻止西班牙的進攻。幸好最後,西班牙仍能以流麗的腳法,漫妙的組織, 個人控球技術無比的智慧和耐心贏得勝利。西班牙不但贏得冠軍,他們對華麗進供足球的堅持與執著,更贏得球迷的口碑及掌聲。相對於現今大多球隊為了求勝,已轉投保守功利足球之際,西班牙仍堅持悅目風格的踢法,實在難得。
 
相反看荷蘭隊,為了得勝,不惜背棄荷蘭傳統的全能足球,改投功利主義,採取粗野醜陋的踢法,事後不但全無悔意,還把輸波責任賴在球證身上。即使贏得獎杯,也贏不了世人的尊重!

看過一篇評論,作者是荷蘭支持者,可是也覺得荷蘭輸了反而是好事,因它如今的踢法與傳統背道而馳,而且踢得太茅,如果贏了只會變本加厲。反而西班牙贏得世界杯,證明以細膩短傳和優雅控球一樣可以奪冠華麗斯文的踢法一樣可以踢出成績。

最諷刺的是,西班牙的足球風格與荷蘭的全能足球理念本來就是一脈相承 (告魯夫曾任巴塞隆納主帥)
如今當荷蘭隊摒棄了傳統,西班牙反而以荷蘭式的足球擊敗荷蘭,使荷蘭式的,或應該說告魯夫式的全能足球得以延續下去,讓我等球迷可以繼續欣賞到漂亮賞心悅目的足球。西班牙的勝利,亦是藝術足球,功勢足球的勝利!

謝謝西班牙,希望你們精益求精,繼續將華麗足球發揚光大,四年後於巴西世界杯再綻放光芒!



Wednesday, 28 July 2010

不一樣的南非世界杯 (三 )

歐洲勁旅法國和意大利雙雙於分組賽出局,另一方面卻喜見南韓及日本打入十六強,再一次證明只要努力,也可創出奇蹟!

六月二十六日一個和暖的星期六下午,特地和友人到倫敦西南New Malden的韓國人社區, 吃了頓豐富的韓國午餐:



跟著和數百名韓國人一起,在一間酒吧外的草坪,觀看南韓對烏拉圭的比賽。



駱大的草地上臨時搭建了幾個賬幕,設置大屏幕及幾部液晶體電視,現場擠滿興高采烈來觀看球賽的人們,比賽期間,南韓球迷更擊起戰鼓,高聲和唱,為球隊打氣 ,氣氛十分熱烈。

南韓球員的表現亦算相當落力,全場取得大部份攻勢,在落後一球後仍奮力應戰,攀平一球之時,全場歡喜若狂,雖然最後以一比二落敗,但是已盡了全力,表現一點也不失禮 ,真正雖敗猶榮。所以說,凡事只要盡了力,即使結果未如理想,也是問心無愧...
另一方面,二十七日那場十六強淘汰賽,英格蘭對德國,卻令英格蘭支持者極為失望。那天在倫敦還特地和友人到市中心 Piccadilly Circus pub  觀看比賽,感受如同現場一樣的氣氛。開賽之前人人都興高采烈,上半場英國隊表演還算不錯,比之前落力。可惜後防漏洞太多,落後兩球, Lampard 的球又被錯判不入,最後大敗一比四,飲恨離場。

翌日大部份的英國報紙都以英格蘭歷史性大敗為頭條:



球證錯判固然是輸波關鍵,然而英格蘭球員表現不濟,卻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報導輿論一致對領取高薪但表現差勁的領隊 Capello及 一眾球員口諸筆伐。

英格蘭國家隊平均年齡是眾世界杯球隊中第二高,其中大部份隊員如謝拉特,林伯特,等已屆三十,應該無緣再參與下一屆世界杯,英格蘭球會 過去多年為了增加叫座力,著重外購知名度高的球員,忽視青訓,以至國家隊青黃不接,相信短期內英格蘭隊的發展也並不樂觀。

接著的第二輪淘汰賽,結果同樣令人意外。荷蘭淘汰巴西,令幾許森巴足球支持者心碎。德國大比數(四比零)擊敗阿根廷,更令人意料不及。幸好我的愛隊西班牙險勝巴拉圭,歷史性在世界杯進入四強,向著皇者之路進發。